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在北京與傳媒談話內容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八月十五日)下午在北京出席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健康與經濟高層會議後,與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今日代表香港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健康與經濟高層會議。我在會議上分享了香港的醫療改革經驗,主要是講解香港即將推出的自願醫保計劃,藉此平衡香港的公私營醫療服務發展。我亦有機會與其他衞生部長,交流不同國家的醫療體系面對的共同問題,有些國家與我們面對的問題相若,醫療體制亦相似。今天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將與這些國家加強在醫療改革方面的交流,互相學習。當然,大家很關注的公共衞生領域,例如傳染病防控工作方面,我亦有機會在會上與其他部長,還有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事,進行交流。

  至於伊波拉病毒的威脅方面,今天早上的會議並沒有就此進行主題討論,但我們有機會在雙邊會談當中,與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同事,以及其他國家衞生部的同事進行交流。大家也非常同意,由於至現時為止,伊波拉疫情在非洲並沒有緩和及受控的跡象,因此大家也十分擔心這情況。在全球化的情況下,不單是香港,即使是內地及其他東南亞國家,現時也有很多非洲旅客到訪,或前往當地居住或做生意,大家也面對相同的問題。因此,大家比對數方面的措施時,發現其實十分類似,大家也希望在入境方面,能夠盡快辨認那些來自,或在伊波拉病毒潛伏期內曾前往現時受影響的西非國家的人士。很多亞洲國家與香港一樣,沒有從受影響的西非國家到來的直航班機,因此,要辨認哪些人士是從受影響的地區直接前來,是有困難的。大家會採取不同的方法,但我相信原理也是差不多。正如香港現時的做法,針對我們現時已知的四個受影響地區,在入境櫃台方面,若辨識到該些人士是持有受影響國家簽發的護照時,入境處人員會向他們派發指示單張。此外,我們在這數天亦加強了這方面的工作,不論在機場或其他陸路口岸,也會在入境大堂進行廣播,提醒任何旅客或返港人士,若他們在伊波拉病毒潛伏期內曾前往受影響地區,或有任何接觸史,並感到身體不適,便須立即聯絡港口衞生人員。若在入境時沒有出現病徵,但在到港後才出現病徵,我們也會提醒他們應該怎樣做。我們亦已聯絡所有航空公司的運作部門,將會陸續在所有抵港航班上,在抵港前進行相關廣播。至目前為止,我相信我們的防控措施與其他地區相比,大家採取的方法也是相若。香港的做法已頗廣泛,希望能盡量涵蓋所有有可能在病毒潛伏期內曾身處受影響地區的人士。

  大家也關注的另一問題是懷疑病例。由於不同國家也有來自西非國家的旅客,各地的醫療單位亦開始報告發現懷疑病例,各個社會也十分緊張,香港也不例外。過去數天,我們舉行了數個個別部門及跨部門會議,藉此整合及理順有關將懷疑病例送院的情況。大家也知道,香港最主要的隔離地點,是在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大樓,任何出現病徵的病人,即使前往香港不同地方求診,主要是急症室,若我們認為屬於懷疑(個案),便會將病人轉送瑪嘉烈醫院(進行隔離)。有部分病人可能病情較嚴重或需要求助,需由救護車接載前往醫院,我們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消防處已達成協定。若救護車接載屬於懷疑(個案)的病人,雖然救護車也會將病人送到就近的急症室,但救護車人員在送院途中會與急症室的醫生聯絡,待抵達急症室時,病人在許可的情況下會逗留在救護車上,由穿着防護衣物的醫護人員到救護車上進行評估,若評估結果認為屬於懷疑病例,便不會安排病人下車,而是直接轉送到瑪嘉烈醫院的傳染病中心,這做法應該將於這段時間開始。

  另一項關注點是防護衣物,除了兩天前的一連串會議,其實隨後亦舉行了很多跟進會議。大家提出有很多不同規格的防護衣物,但實際上最重要是需要因應專業的判斷,視乎哪類防護衣物能因應這傳染病的傳染途徑。伊波拉病毒病的傳染途徑並非透過空氣傳播,而是透過直接接觸體液,現在我們所採用的防護衣物,無論在任何環節下,均符合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及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指引。因應不同情況需使用的不同防護衣物,我們會進一步作出較詳細的分類。因為前線醫護人員能想出很多不同的情況,例如是進行評估,或緊密接觸、需要進行急救程序,又或是在運送病人的時間,需要整日穿着全套防護衣物到處工作,其實各情況的做法是不同的。我們會基於這幾天制定的原則,再作出更仔細的指引。

  此外,大家也非常關注藥物發展的問題,就這方面我們也有機會與其他國家,以及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同事溝通。主要的問題是,現時雖然有數種藥物對治療伊波拉病毒病可能有作用,但那些藥物均未經過全面的人類測試,仍有道德上的爭論。世衞已發出指引,指出在此事宜上,由於事態嚴重,而且基本上暫時沒有其他藥物,獲證明可醫治伊波拉病毒病,在這情況下,採用那些藥物並不會違反道德的原則。我們亦已決定,基本上由臨床救治隊伍決定(是否採用那些藥物治療相關病人)。不過,究竟有沒有這些藥物(供應),以及使用情況為何,專家將於其後一段時間再詳細研究。其實現時仍存在很多疑問,首先,即使我們決定採用那些藥物,究竟有沒有供應?當局的總藥劑師已接觸了世衞,還需等待答覆,若我們需要採購,途徑為何?大家需要明白,可能很多國家、不同地方,也像香港一樣,正向世衞或藥廠查詢,若需要使用那些藥物,需如何採購,我相信有關機構需要時間逐步理順、計劃流程後,再通知我們相關的安排。暫時來說,起碼我們並非即時需要使用有關藥物的地區,他們須立即處理的是,有些受影響的西非地方已出現的供應問題。

  最後,正如我早前提及,我們開始擔心我們的同事,尤其是前線同事,開始出現憂慮,無論是編更或防護衣物的安排,他們了解的情況為何、會否擔心保護不足,以至當值時間的長短、當值時可否接觸其他人士等問題,他們可能有很多憂慮。因此,與醫管局溝通後,醫管局已展開了一輪與員工溝通的工作,包括於不同的醫院聯網舉行論壇。我亦會於返港後數日,安排時間前往前線的一些服務單位,了解前線同事對於應對伊波拉病毒的威脅時所面對的問題。

記者:有否與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代表討論,兩地就加強應對伊波拉病毒有否合作空間?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有的,我們與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同事討論時,了解到內地不同城巿也有相當比例的人口為非裔人士,他們在那裏聚居或營商,甚至留學,所以雙方已同意,那些群組當中若有特別事情發生,內地會向我們通報。其實在沙士(疫情)後,我們與內地,無論是中央或鄰近香港數個地區的城巿,均建立了一個點對點的傳染病即時通報機制。

記者:(有關廣州也有非裔群體聚居)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內地應對伊波拉的策略,與我們的想法差不多。第一,最主要是在不同的關口,即入境地方,當然就內地如此大的國家而言,亦需要優先處理一些有較多非洲國家人士往來的城市,內地可能會集中精力在這些城市,進行較多宣傳工作,萬一有這類病人到來,希望可及早發覺。另外,針對居住在內地某些城市的非裔人士,若是來自受影響地區的人士,他們也會特別留意。最重要是我們與內地制定有效的通報機制,不論是發現真正的醫療情況或任何異常情況,他們也會向我們通報。

記者:(有關現時香港與內地就伊波拉疫情的通報計劃)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與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同事有一個很好的討論,在防控伊波拉病毒方面,其實大家的想法也相若,最重要是在入境的地方,可以盡早辨認一些懷疑病例。另外,內地的同事亦關注來自受影響地區族群,在內地聚居的地方,他們也會比較重點留意。自從沙士後,香港與內地已建立了一個很好的點對點通報機制,一旦在香港或內地,發現任何有關伊波拉病毒的事宜,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利用這個點對點的通報機制。

記者:政府內部對伊波拉病毒傳入香港的風險評估為何?踏入盛夏,有關病毒的傳染風險為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雖然我們曾進行整體評估,專家認為伊波拉病毒在香港社會廣泛傳播的風險屬於低,但有關出現任何外地輸入的病例,我不認為這方面的風險是低的,因為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我們基本上應該與其他國際城市或地方一樣,需要有心理準備,任何時間也有可能出現一個已感染病毒的人士,從受影響地區,在他未病發時到來香港。這就是我們整體衞生系統作出高度戒備的原因。但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對香港的醫療衞生體系有信心,我們是有能力應對的,只要我們能及早辨認懷疑病例,及早把(懷疑染病的人士)隔離,然後盡快進行快速測試,我們亦已充分掌握快速測試的診斷能力。由於這病毒本身不會透過空氣傳播,而是透過體液直接接觸而傳播,因此我們認為即使出現輸入病例,也有信心可以控制傳播的規模。

記者:(有關季節是否有影響)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所有的傳染病,我們也會注意季節方面(的影響)。暫時來說,伊波拉病毒病主要在非洲地方爆發,究竟這病毒在非熱帶的地方的傳播率是否較低,我也要參考更多國際文獻,才可以回答大家,但我們不會因為不同季節而放鬆警戒。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香港時間19時17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