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演辭

立法會: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就「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改善長者醫療服務」議案總結發言(只有中文)

< 返回

  以下為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昨日(十二月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就「加強推動基層醫療發展,改善長者醫療服務」議案的總結發言:

主席:

  我再次多謝各位議員提出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事實上,香港人口老齡化令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長遠來說,我們同意推動基層醫療的發展,有助減輕第二及第三層醫療服務的壓力。

  在基層醫療方面,基層醫療是整個醫療系統的第一個層次,亦是市民在持續醫護過程中的首個接觸點。家庭醫生在醫療體系中肩負檢查和評估病人病情的重任,以決定可否在基層醫療層面接受診治或須予進一步治療,即是在有需要時,轉介病人到合適的專科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跟進。當局在二零一零年發表的基層醫療發展政策文件,提出多方面措施推動基層醫療發展,包括第一,為指定疾病及人口組別制訂基層醫療概念模式和參考概覽;第二,建立《基層醫療指南》,透過推廣家庭醫生的概念和採用跨專業醫療團隊的模式,加強基層醫療;以及設計可行的服務模式,透過合適的試驗計劃,提供以社區為本的基層醫療服務,包括設立社區健康中心及網絡。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亦在近年積極推動家庭醫生的培訓,不過在這方面,醫管局很多家庭醫生診所,其實近年也需要接收很多有長期和慢性(疾病)的病人,所以減低了他們能接收患輕微病症(病人)的能力。衞生署轄下的基層醫療統籌處亦於同年成立,即是二零一零年,以支援和統籌本港基層醫療發展,推行基層醫療發展的策略及行動。

  我剛才細心聽取所有議員的發言後,大家可能也會同意,議員的發言圍繞長者醫療及基層醫療的服務,提出各方面的意見,幾乎涵蓋整個醫療系統上所有的服務。因此,我在此必須指出,正如部分議員提出,我們一定要明白整個問題的根源,為何公私營(醫療體系)會出現一個失衡的情況。

  政府在過去二十年一直關注公私營醫療體系的可持續性問題,在一九九三年至今,至少提出了五次的公眾諮詢,就整個醫療體系的醫療融資問題諮詢公眾意見,但在二零零八年及二零一零年(進行)兩次最後的諮詢後,基本上已接受現實,就是市民對所有全面的醫療改革建議,包括提供整體強制性的社會(私人)醫療保障,或一些個人儲蓄的(私人)醫療保障等建議,全部也不支持。剩下予政府的選擇,只能就現有的公私營雙軌醫療(體系),建立一些不同的機制,調節公私營(醫療)的平衡。當然,過去數年上屆政府已先後落實的,包括為公立醫療體系定位,亦即是不論到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或急症求診,也需要有優先次序的安排,即是分流的安排,確保在有限的資源下,能為危重的病人安排優先就診,其他較不緊急(的病人),需要面對稍長的等候。

  另外,(我們)也需要小心平衡公立及私營(醫療體系)的發展。就此,我在數個月前已向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提交長遠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需求上升的情況,整體公立醫院發展的藍圖。另一方面,私家醫院亦有些計劃增加其(服務)容量。較早前有議員提出,我們預留了四幅土地(發展私家醫院),為何只有一幅招標,其他數幅則沒有?這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必須小心平衡,若在短時間內過度膨脹任何一個系統,也會造成人手不足及失衡。在私家醫院方面,我們與現有的私家醫院及有興趣發展新私家醫院的團體緊密聯絡,確保在未來五、六年,其實也有可觀的私家醫院病床的增長。另一方面可讓我們調節公私營的失衡,就是公私營的合作,政府在這方面已先後為一些輪候太久的白內障病人,推出了「耀眼行動」計劃。這些(計劃)稍後會擴展至有部分議員提及的長期病症,例如血壓高及糖尿病等,我們也有計劃在醫管局內推出更大規模的公私營合作計劃,令數量較多的病人能透過這方法向私家醫生求診。他們一方面可得到更適合的照顧;另一方面亦令公立醫療體系騰出容量,可照顧其他更緊急及有需要的病人。

  至於中醫藥發展,亦是這屆政府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我也同意有部分議員指出,若我們能發展更多的中醫服務,可能能夠紓緩現有公立醫療體系的服務。但我在此必須指出,若要求政府由公立醫院滿足所有市民就中醫藥,尤其是在門診方面的需求,亦是很困難的。因此,政府有需要與一些志願團體合作,所以除了政府現時發展的17間公立中醫門診外,還有為數很多的志願團體發展的中醫藥服務,也可幫助滿足市民就這方面的需求。

  最後一個手段,就是自願性醫療保險計劃。當然,部分議員未必同意其細節,但我想指出,這亦是其中一個讓政府能更有力度調節公私營失衡的手段,稍後政府會提出一個較具體的方案,諮詢立法會及市民,希望屆時就其中的細節(作出)更有意義的討論,最終在推出這方案時,再加上我剛才提到的一些調節機制,令政府能在不同時間,透過這些機制調節公私營雙軌醫療制度,可維持平衡(發展)。若可做到,能加強我們在其他方面騰空一些資源,滿足議員在各方面提出改善的需求。以下我盡量回應議員剛才辯論時提及所有希望能改善的地方,但由於時間所限,我未必能夠全部回應,特別一些在地區層面的議題,我未必可以在此回應。

  關於長者醫療券方面,大家已說過,我亦不詳細介紹其歷史。在這階段,我們認為儘管有些議員指出其使用率不是太高,就這點我希望大家明白,長者醫療券對七十歲以上的長者,基本上沒有資格審查,向每位也會提供,所以我不認為百分之六十六的使用率是太低,因為實際上有部分長者,他們有能力透過其他途徑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他們並不一定需要使用醫療券。

  在優化醫療券計劃方面,我留意到議員有數方面的訴求,一方面是降低年齡門檻,另一方面是增加資助水平,另外是提供另一種形式的醫療券,以滿足其他方面,例如牙科服務的需要。我在此只可說,政府會積極考慮繼續優化醫療券的計劃。

  至於長者健康中心方面,現時為了縮短長者輪候成為會員的時間,衞生署其實已精簡進行健康評估的程序及流程,更靈活運用現有人手及資源,滿足輪候長者的需要。為縮窄各區中心輪候時間,亦提供了一些資料予長者,讓他們可跨區申請成為會員。當然,議員亦希望我們能滿足全香港長者在這方面的需要,在這方面相信我們只可就資源的能力,循序漸進地改善。在長者健康方面,亦有議員提到,我們能否進行預防性(的措施),例如幫助市民,特別是長者進行身體檢查。我想大家也知道,政府在今年七月已推出為期兩年的先導計劃,通過九間非牟利的非政府機構,資助約一萬名年滿七十歲的長者接受健康評估。非政府機構會以獨居、未接受過健康評估,以及沒有被醫療服務提供者跟進的隱蔽長者為優先的服務對象。截至十一月底,已有超過300名長者接受健康檢查。若有能力,長遠來說我們也會考慮增加資源,加強長者健康中心及其他長者健康檢查的服務。

  在牙科護理方面,也是議員集中較多提到的。我必須在此指出,就政府政策而言,是較難全面為公眾提供所有的牙科服務。因此,在這方面亦可指出,世界其他各國亦並非有很多政府純粹用公共資源,能滿足所有市民對牙科服務的需求,因為這方面的資源需求較大。若指不同國家,基本上以私人的服務或私人醫療保險能同時滿足牙科服務,當然是有可能的,但大家要留意,在這些國家的醫療系統中,每人要承擔的醫療保險費用也會相應提高。因此就這方面,政府只有能力集中聚焦在一些特別有需要,相信大家也同意是長者,特別是有經濟困難的長者。我必須指出,部分議員未必明白,現時年滿六十歲,可申請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綜援)的長者,其實在這計劃內,已向他們提供牙科治療費用的津貼。這些治療服務包括脫牙,補牙及鑲假牙。此外,政府的長者醫療券也適用於牙科服務。就此,我亦留意到不同的意見,尤其是有議員提出曾進行調查,顯示長者較傾向醫療券有彈性,比起一方面限制他們只可使用其他服務;另一方面的醫療券只限於使用牙科服務為好。

  較早前政府針對一些居於院舍的長者的外展服務先導計劃,相信是較被大眾接受,相對的服務量亦較高,也是較成功的,我們會考慮把它恆常化。另外,(大家)亦特別關注沒有在院舍居住的長者,較早前在「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項目」推出時,能接受這服務的長者數目較少,就這方面有兩個原因。第一,在社區內的私家牙科醫生需要自願接受參與這計劃才可,若參與這計劃,由於政府會限制他們的收費,因此這些牙科醫生未必願意使用他們全部的時間,進行政府提出的計劃,故此有這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仍有另一個限制,就是現有的資格。由於現時的確規定了長者要符合,例如一些現時已接受社會福利署外展家居服務的長者才符合資格。不過在這方面,關愛基金的專責小組現正非常積極地考慮進一步擴大這項目的受惠資格,放鬆(資格),令更多在經濟上有困難、非領取綜援的長者能夠受惠。

  在醫管局服務方面,特別是普通科門診,也有很多議員提出輪候及預約時間較長。特別在預約方面,我留意到很多議員提出電話預約的困難。在這方面,我一直非常積極與醫管局溝通,希望能改善電話預約的服務。另外,在普通科門診能提供的名額方面,雖然大家提出有很多意見,指我們暫時未能很滿足市民的需求,但大家也應該知道在二零一二/一三年度,其實醫管局已增加約30萬個普通科門診診症名額,這方面的需求一直很大,我亦有懷疑我們能否純粹以公共資源,滿足所有在這方面的需求。不過無論如何,在本年度,醫管局起碼會進一步增加85,000個診症名額。因此就下一步而言,可能需要透過我剛才提及的公私營合作計劃,進一步讓一些病情穩定的長期病患者到私家醫療系統,接受持續的跟進服務,我們才會看看下一步是否有機會再增加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的(診症)名額。

  在老人精神科方面,亦有議員提出一些需求,主要一方面是長者自殺的問題;另一方面是失智症,即是有很多其他名字,例如認知障礙症等問題。在這方面,我簡單說說,由於時間所限,我們在較早前成立了精神健康檢討委員會,我們近日在(委員會)轄下成立有關認知障礙症的專家小組。專家小組現正緊密工作,希望稍後能向政府提出一個較全面的策略性建議,讓我們可以慢慢改善在長者認知障礙症方面的服務。

  至於中醫服務,剛才我已提及門診方面,在此我作出補充,現屆政府成立了「中醫中藥發展委員會」,其轄下的中醫業小組,已展開研究香港未來的中醫服務發展方向,並已首先就在本港發展中醫醫院進行探討,亦向委員會提出一個建議,建議在香港成立一間中醫院,在這方面,政府現正積極考慮這建議,一旦有決定,我們會盡快通知大家。

  關於擴大藥物資助範圍方面,我需指出,任何一個國家其實也一定有一份藥物名冊,在這方面,我們建立藥物名冊的同時,亦有一個專家委員會,不時就一些新藥物評估其效益,若這些藥物獲評估為具有效益,便會獲納入醫管局的藥物名冊,或是獲納入撒瑪利亞基金那個安全網當中。

  在挽留及增聘人手以應付醫療服務需求方面,亦有議員提到我們需要增聘多些人手。在這方面,議員也知道,醫管局在未來數年會面對一個較嚴峻的人手問題,可能需到二零一八年左右,隨着醫學院增加醫科學生名額,有關的學生開始畢業,才能慢慢地紓緩醫生人手問題。在這段期間,醫管局會加強增聘無論是在私營體系執業或剛退休的醫生作為兼職人手,在這方面,我會繼續與醫管局密切合作,並督促醫管局盡量推出一些較具吸引力的條件,希望能夠聘請更多兼職醫生,在這數年間,能協助我們過渡這個人手較緊張的時期。

  有議員提到有關婦女健康的意見,目前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轄下的3間婦女健康中心及10間母嬰健康院,為64歲或以下的婦女提供婦女健康服務,而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轄下32間母嬰健康院亦可以為64歲或以下的婦女提供促進健康和預防疾病、以及照顧不同人生階段的婦女的需要。當然,若要求我們純粹以政府資源,全部滿足所有婦女在這方面的健康及醫療服務的需要,亦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在很多方面也需與一些非政府機構和志願機構合作。很多婦女健康服務也是由非政府機構提供。

  至於有議員特別提到一些預防性的措施,例如疫苗計劃或癌症普查計劃,其實我在上任後,已較積極地在這方面探討,即政府是否可能就一些比較預防性或例如疫苗這類的計劃進行探討,當然這亦要我們在資源方面能作出配合,才能夠逐漸推行。有些是有組織服務上的困難,譬如即使我們真的推行,醫管局亦要配合進行這方面檢查後所引發的一些個案,會增加其服務壓力。但無論如何,我在這方面是持有一個非常積極的態度,看看未來有沒有能力在這方面做多些工作。尤其是若不是說婦女,而是整體而言,一些癌症普查方面,我現在正非常積極研究一些例如大腸癌這類病症的檢查計劃,看看是否有辦法推動,開始時未必能覆蓋全民,但一些先導計劃的可行性,我們也會研究。

  有議員亦提出一些「照顧者津貼」方面的問題,讓長者在社區中得到適切支援。勞工及福利局指出,安老事務委員會其實已初步討論「護老者津貼」的構想,並同意透過關愛基金研究以試點形式推行護老者津貼試驗計劃,扶貧委員會轄下的關愛基金專責小組除了探討以先導計劃形式為護老者提供津貼的可行性外,亦會考慮相應的措施是否適用於嚴重殘疾人士。

  主席,我相信我要在此稍停,再整體解釋,因為綜觀今日議員提出的各方面訴求,的確正如我剛才所說,涵蓋了我們的醫療服務,甚至有些是超乎了醫療服務範圍的各方面,在這些訴求方面,我十分認同其大原則,即我們應該提供多些基層醫療服務或預防性醫療服務,長遠來說,令醫療體系的負擔不會那麼重。不過,與此同時,大家亦要留意,我們現有的醫療體系內,由於資源限制,我們不能提供百分百的基層醫療服務,現時來說,有議員指出我們只提供了百分之十五至百分之二十的基層醫療服務。因此,若我們能逐步擴展,即以循序漸進的形式去增加各方面的醫療服務,我相信我會很積極,但若要求我們以現有的醫療架構和醫療籌資的模式,並沒有一個改革式的方法,所謂total solution,我相信我未必能夠符合大家的希望,即能夠滿足百分百市民在各方面的醫療需求,這個訴求。長遠來說,我非常着重如何建立一個各方面的調節機制,讓我們能夠確保長遠而言,香港的公私營雙軌醫療制度能夠持續,一方面降低公營體系的負擔,令我們能騰出更多資源,滿足更多長者,特別是有需要人士的服務需要。我回應至此。多謝主席。



2013年12月12日(星期四)
香港時間2時34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