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登革熱(只有中文)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十一月九日)早上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非常擔心,登革熱在香港已連續出現三宗本地病例。正如我昨日所說,三宗病例當中有兩個不同源頭,無論是地理上或病人感染的型號,證明在香港已有超過一個登革熱的源頭,亦證明本地白紋伊蚊當中其實已有相當一部分帶有登革熱不同類型的病毒。正如專家指出,若出現不同型號的病毒,儘管首次感染登革熱時病徵較輕微、死亡率等亦較低,但若第二次感染登革熱,而感染的是另外一個型號,出現出血性登革熱病情的機會便大很多,若出現這情況,死亡率亦會高很多,所以我們高度重視這事件。繼昨日我指出,我們接着這星期會召開跨部門防蚊控蚊會議,以及與區議會商討如何加強十八區控蚊工作外,我們亦參考其他鄰近國家的一些臨床工作,因為他們的病例較多,例如新加坡今年有超過一萬宗,而鄰近的廣東省也有四萬多宗病例。在臨床工作上來說,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分辨較嚴重的病例,即我剛才所說的,包括出血性登革熱。若往後出現較多本地病例,或加上引入病例,數目較多的話,若這些數目較多的病人都需要入院,對公立醫院的服務亦會構成壓力。如果是首次感染或病徵較輕微的登革熱,其實未必一定需要住院,所以在臨床上如何分辨較嚴重的登革熱,其實亦需要具較多臨床經驗的地方的一些臨床指引。因此,接着這星期衞生防護中心亦會就其他地方的一些臨床指引和經驗,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專家再舉行會議,希望讓醫管局總結這些臨床經驗,能為前線提供較佳的臨床指引,只需要安排病情嚴重的病人入院。
記者:剛才提及的出血性登革熱,其實現在本港有沒有任何治療方法?出現第三種型號登革熱(本地個案)的機會是否高?其死亡率如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流行病學調查是非常重要的。較早時候,我們的專家,包括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梁挺雄醫生亦曾指出,其實帶有登革熱病毒的白紋伊蚊的習性是通常不會只叮一個人,可能同時會叮數個人。因此,我們需要預備的是,當出現一個病例,附近社區其實可能已有其他人被蚊叮,故此在有關社區附近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是非常重要的。我在此呼籲,在這些已曾出現登革熱確診病例的社區附近的居民,若有衞生防護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應盡量與他們合作。若沒有遇到我們的工作人員,而又有懷疑的話,亦應該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的熱線電話。
記者:(有關公立醫院如何負荷冬季流感等病毒處高峰期所帶來的壓力)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香港的確同時面對不同傳染病,而我們的公立醫療系統於冬季亦面對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的病發率亦較高,所以每年冬季前,醫管局也會就住院高峰期做一些緊急應變措施,我相信醫管局即將會展開這方面的工作,稍後會向公眾交代。這些工作其實不外乎需要準備緊急病床的容量,及較有彈性的人手編配安排。若情況發展至較嚴峻,不排除會影響一些非緊急服務。因此,預案的方向亦會朝着我剛才所說的三個方向,相信稍後醫管局會向大家交代。
完
2014年11月9日(星期日)
香港時間13時2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