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署理政務司司長談官員工作、醫療事故及瑪麗醫院發展

< 返回

  以下為署理政務司司長周一嶽今日(七月三十日)出席公開活動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中文部分):

記者:(有關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批評香港公務員欠缺長遠眼光)

署理政務司司長:首先我不會評論一些間接傳出來的評論。我所認識的王主任,是一個很關心香港亦相當了解香港的人。我亦覺得香港是一個很接受批評的地方,所以任何人甚至是我們當問責官員的,每日均要聽取不同聲音。香港實在是一個很自由的地方,也是一個有不同挑戰的地方,所以無論政府如何處理問題,也並非由一個人決定,而是由整個團隊決定,亦要掌握社會脈搏及長遠路向。在這方面,我們會很虛心聽取任何意見,同時會很務實地處理我們的工作。

記者:(有關醫管局《風險通報》公布的醫療事故,是否與人手不足有關)

署理政務司司長:醫管局自從引入這個機制後,我們每一季也會要求他們公布事故數字及特別較嚴重的所謂「sentinel event」(嚴重醫療事件),這亦有助醫院自己作檢討及改善,同時也令市民知道入院亦有一定風險。譬如昨日提到將麻醉藥錯誤注射在另一隻眼,或為一名誤認為病人(的婦人)進行一些程序等,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而且不應發生的。所以我們認為,市民若要入院時,也要提醒自己要與醫護人員溝通,同時醫護人員更需要核實情況才進行程序,這些全部均有既定步驟,只要他們專心及依從步驟進行,是不應出錯的。

記者:事故是否人手不足有關?

署理政務司司長:我相信不可以每件事均以人手作有關的決定,譬如很多時以我們的工作來說,縱使在緊張時也要專心進行,只要依從程序進行,便不應會出錯。

記者:會否擔心這些醫療事故一再發生,會影響公眾對公立醫院的信心?

署理政務司司長:每次有這些事件,公眾自然會對醫院有懷疑態度,但我相信最重要是大家也明白,特別是醫療工作,是一個由人提供的服務,而人是有時會出錯的。我們希望盡量減低出錯機會,而接受服務的病人也更認識到自己的角色及責任,若有任何問題,他亦應可提醒工作人員,例如「我這隻眼並非(要接受手術的)那隻眼」等這些問題。大家多溝通一點,應可改善這些情況,並令工作人員更有責任心。

記者:(有關有醫生批評現時醫生與護士的制度,並非賞罰制度,令一些有才能的人員大量流失)

署理政務司司長:現時的制度與過去沒有大分別,最重要是每個工作單位自然有其管理文化,亦有獎勵其員工的做法,譬如有些人做得好,升遷自然較快。但若比較,我們並非商業機構,並不會給予員工金錢或物質獎勵。但身為專業人士,最重要是對自己專業的認同,同時若他們做得好,同業與同行亦會更尊重他們,所以我們留意到很多願意留在公立醫院繼續服務的專業人士,也很注重這看法,並非完全眼物質方面的回報。

記者:(有關瑪麗醫院設計陳舊,令醫護人員增添額外工作負擔)

署理政務司司長:很多醫院包括瑪麗醫院,也是較舊及歷史悠久的醫院,其建築很多也有數十年(歷史),與現時建一間新醫院的設計有很大不同。這麼多年來,因為我也曾在瑪麗醫院工作,亦曾管理該院,我們覺得這間醫院需要作長遠規劃以作改善。但當中也有一定的先天困難,因為該院位於一個很長、很斜的地方,依山而建,空間並不多,過去亦因有一座建築物不能拆卸,令發展計劃要作很大改變,所以令譬如重建或新的建設不易進行,但該院亦有計劃在進行中。在政府方面,亦有幾間醫院的重建在我們的計劃之中,會逐步作這方面的考慮,及在政府方面作這方面的決定。

記者:(有關「關愛基金」主席羅致光建議政府以公私營模式資助癌症病人進行診治)

署理政務司司長:政府已在這個財政年度向醫管局撥款,特別在癌症診斷後要進行治療計劃時,容許他們轉介病人至私家醫院,進行有關診斷。若我沒記錯,(撥款)約三千萬元左右,這也是相當大的數目,若我們認為有更多需要,當然我們會研究會否再增加。但最重要是我們希望危疾如癌症等,能盡快作出診斷及治療方面的計劃,讓他們盡快可以得到治療。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1年7月3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21時2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