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一題:健康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

< 返回

  以下是今日(十一月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田北辰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的書面答覆:

問題:

  現時,有不少市民有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以進行通訊、觀看電視劇集、玩電子遊戲或瀏覽社交媒體的習慣。另一方面,衞生署在二零一四年發表的《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報告》(《報告》)指出,兒童和青少年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可能會引致視力模糊、肌肉過勞、損傷及意外等生理健康問題,以及上網成癮、阻礙社交技巧發展等心理社交和精神健康問題。《報告》提出多項建議,包括兩歲以下兒童應盡量避免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以及12歲以下兒童每天花在該等產品作娛樂用途的時間應少於兩小時。然而,去年有調查的結果顯示,約三成幼兒在兩歲前已開始接觸電子屏幕產品。今年有傳媒報道,有一名由四歲開始每日花兩至三小時使用平板電腦的男童的近視度數在過去三年每年增加100度。上述情況顯示有不少市民忽略《報告》所提建議,情況令人憂慮。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統計過去三年,每年有多少宗市民因過度專注使用電子屏幕產品而遇到意外並引致受傷的個案;如有,按該等市民所屬年齡組別列出分項數字;

(二)現時小學生和中學生患有近視的百分比分別為何;該等百分比在過去10年的變化,以及與其他國家/地區的相關百分比如何比較;是否知悉有否科學研究的結果證實,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是兒童和青少年患有近視的情況惡化的成因之一;如果沒有該等研究,當局會否進行相關研究;

(三)政府自《報告》發表至今投放了多少資源,宣傳《報告》提出的建議;

(四)有否就兒童和青少年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情況進行追蹤研究,以驗證《報告》所提建議的效用;及

(五)有何計劃進行廣泛宣傳,令家長和教師提高警覺,避免讓兒童過早及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產品?

答覆:

主席:

  衞生署一直十分關注日漸普及的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兒童和青少年健康所構成的潛在健康風險,並於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召集了「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 (諮詢小組)商討有關事宜,及進行了一項有關學前兒童、中小學生、家長和老師就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調查。衞生署綜合調查結果及「諮詢小組」的意見後,於二零一四年發表《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對健康的影響諮詢小組報告》(《報告》),並為兒童、青少年、家長及教師提供健康地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建議。我現就問題各項回覆如下。

(一)衞生署沒有備存相關資料。

(二)近視是屈光不正其中一個常見的視力問題。香港兒童患近視的情況與鄰近的亞洲地區如新加坡及台灣相若,而相比一些西方國家的兒童,本地兒童患近視的比例較高,亦於較年幼時已出現近視的問題。在過去10個學年(即二零零五/零六學年至二零一四/一五學年),於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視力測試時已配戴眼鏡(包括矯正近視、散光、近視及散光等視力問題的眼鏡)的小學及中學學生的百分比,請參閱附件。

  近視的成因和惡化主要受遺傳(例如種族及家族病史)、行為風險(例如不良的閱讀習慣)和環境因素(例如城市化)的影響。長時間使用電腦與電腦視覺綜合症有關,該綜合症是指因長時間使用電腦所導致一系列與眼睛和視覺相關的問題。徵狀如眼睛過勞、視力模糊和重影,一般因屈光性、調節性或聚散度異常所致。電腦視覺綜合症的根本病理仍有待繼續研究。而不良閱讀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習慣,亦可能令近視加深。

(三)衞生署自《報告》發表至今,透過內部資源調配,於不同渠道宣傳及推廣相關眼睛健康信息及《報告》提出的建議,因此未能分拆有關資源投放的數字。

(四)衞生署沒有就兒童和青少年使用電子屏幕產品的情況額外進行追蹤研究。然而,衞生署一直關注有關情況,並參考相關機構發表的研究及報告,包括歐洲、美國、英國及本地主題性住户調查等大型研究及調查報告。此外,自二零一四年起,衞生署已連續三年參加世界衞生組織(世衞)就過度使用互聯網及電子裝置引致精神及行為障礙的公共衞生影響的會議。世衞及衞生署亦於二零一六年九月在香港合辦為期三天的「討論應對過度使用互聯網及其他通訊和遊戲平台引致精神及行為障礙的政策和計劃」會議,邀請了來自20個國家/地區的專家、本地政府官員、學者及社福界代表,與世衞顧問就如何預防及減低因過度使用互聯網及電子裝置引致的公共衞生問題,檢視及分享最新資訊,並討論未來路向。與會者均肯定香港在這課題的工作,並認為《報告》具參考價值。衞生署會繼續積極參與本地及海外相關機構的研究及討論,及密切關注有關的研究及發展。

(五)在現今的電子化社會,兒童從小已開始接觸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並於成長過程中持續用之於學習、通訊及娛樂。因此,令大眾關注過度及不當使用所引致的健康風險,及健康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知識至為重要。衞生署一直透過不同的渠道,推廣相關的資訊,包括保護眼睛及視力的信息。在《報告》發表的同時,衞生署亦為家長、教師、中小學生製作了一套四份的健康貼士,並特設了一個專題網頁,方便各界人士搜尋、瀏覽及下載有關的健康資訊及資源。

  另外,衞生署在過去兩年與不同的政府部門、非政府組織及媒體合作,透過多種渠道和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專題探討講座、電台節目、傳媒訪問、教育劇埸、校內問答比賽、親子競步跑、路演等,提升家長、教師、中小學生、社福界、教育界、醫學界以及公眾對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可能對兒童及學生造成不良健康影響的關注,及宣揚健康地使用互聯網及電子屏幕產品的建議。針對年幼的使用者,衞生署製作了一套四集的健康貼士卡通動畫,亦為專業界別製作了一套動畫資訊。另外,衞生署亦定期於家長及學校的通訊中撰寫專題文章。《報告》、有關建議及動畫等資訊已上載於衞生署的專題網頁、家庭健康服務、學生健康服務及其它合作機構的網頁,供服務對象瀏覽及分享。
  
  此外,為響應每年二月的「國際更安全互聯網日」,及每年三月的「國際護耳日」,學生健康服務推出附有專題網頁二維碼的宣傳海報及紀念品,於各學生健康服務中心張貼及發送。海報及相關的健康資訊亦已郵寄至全港中小學的家長教師會、公共圖書館、綜合家庭服務中心、綜合青少年服務中心及非政府組織的社區中心,作參考及宣傳之用。另外,如上文所述,衞生署於二零一六年九月舉辦了一場公開的「公共衞生議題:過度使用互聯網、電腦、智能電話及同類電子產品」研討會,向來自海外的專家和世衞的顧問借鏡和交流經驗,以應對使用互聯網和電子屏幕產品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
  
  衞生署會繼續透過以上的健康促進活動,及與其他機構合作,推廣相關健康信息。此外,衞生署亦會加強製作以視聽影像模式的健康資料,包括短片及資訊圖像,透過網頁、學校通訊及網上媒體等進行廣泛宣傳。


2016年11月1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7時47分

立法會十一題附件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