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談器官捐贈、醫院管理局檢討和骨灰處理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十月十日)早上出席活動後會見新聞界的談話內容: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大家都知道,最近病人勞美蘭等候了一段時間,仍沒有獲得適合器官捐贈,因而過世。香港市民為這件事一方面很傷心,另一方面,大家重新關注香港的器官捐贈率很低。這件事,其實我們一直在醫療系統中也知道,亦盡了很大努力進行宣傳教育的工作。衞生署亦已成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迄今名冊已有十七萬多名市民登記,但與我們的理想仍有一段很長的距離。現在有人提出不同意見,包括會否參考外國一些做法,通過立法,只要市民生前沒有提出反對,政府便可以利用其器官作移植用途,拯救他人。這種做法在不同地方和某些國家也有採用,有些國家成功增加器官捐贈率;但亦有一些國家經過一段時間後,實際上器官捐贈率回復至沒甚增加。最重要的,我相信這是一種做法,如果一個地方的市民在觀念上已經接受了器官捐贈,這便是一種很方便的方法。若大部分市民均接受器官捐贈,這項行政措施便讓大家不需進行特別登記,只要不作表示、不登記反對,便表示接受。但如果一個地方,例如香港在現階段,我們還未非常肯定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接受程度為何,這個做法可能會引起爭議。因此,是否要採取這個做法,我相信有需要進一步與專業人士探討,我亦會考慮向市民進行意見調查,了解市民整體來說,對這種安排的反應如何。

記者:今早移植學會會長提到,目前只有九名器官移植主任,認為應該成立獨立團隊處理。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另一方面,我們亦需要了解,器官捐贈的整個協調機制是否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器官捐贈聯絡員的數目其實在一段時間前,曾經最少只有一名,後來逐漸增加至五名,現在已增加至九名。有否空間,或進一步增加器官捐贈聯絡員的數目是否能夠幫助我們增加器官捐贈,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另外,有意見指出,整體來說,器官捐贈整個協調機制有否改善空間,這些我們會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進一步探討。現階段來說,我們需要探討各方面的可能性,亦無需排除任何一方面的措施。因此,我認為公眾教育宣傳要加強,法例有否需要修改,我們會探討公眾的意見和接受性。就醫管局來說,器官捐贈的協調機制有否改善空間,這些均是我們會做的方向。

記者:器官捐贈聯絡主任人手這麼少,是因為招聘困難,還是支援方面?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再說一次,器官捐贈聯絡員的人手一直在改善中。現在來說,若有意見認為,九名仍是不足夠,我們需要研究,現在缺乏器官捐贈,究竟能否透過增加器官捐贈聯絡員,還是要改善整個器官捐贈聯絡的協調機制,這些我們均需要探討。

記者:政府究竟現在是否傾向設立「強制性」器官捐贈?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強制性」器官捐贈方面,我認為暫時大家應該保持開放態度。但現在是否適當時候,相信必須尋找一些方法,探討市民在這方面的接受和認受程度。

記者:有消息指,會有多三間醫院被撥到九龍中聯網,可否證實是否有這個情況,會否導致部分聯網的資源變得過分集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暫時來說,大家知道,我們就醫管局的運作檢討已經完成。政府已在較早時候公布了檢討報告,和當中的重要建議。就有關建議,醫管局現正處於進行一個工作計劃的階段。這個工作計劃需要回應政府建議,並且提出具體步驟;在三年內落實政府所有建議。據我所知,醫管局已將近完成有關工作計劃,並有可能在這個月內提交工作計劃,屆時,大家便會知道。當然,最近傳出的消息,亦反映醫管局有初步傾向,調整九龍西和九龍中聯網的分界,以及其服務的協調。總辦事處的同事正在諮詢醫院同事的過程中,所以會有這些消息傳出。至於究竟真正會否這樣做,我相信大家不用等很久,我認為約在月底,醫管局應該會提交報告。

記者:但資源會更加不平均,對病人有何好處?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屆時,大家先看看有關建議。若真的涉及聯網重新劃界,這亦反映了政府報告的建議。屆時亦會加上我們另一個重要建議,就是以後醫管局聯網的資源分配,基本上應該按照人口,以及反映人口年齡所構成的一個比例。屆時大家可以看看醫院的設施、資源和人口是否配合。

記者:(有關骨灰晶石的規管)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我們留意到最近有廣告提及將人體骨灰經過一個程序後可轉化為首飾用的晶石,作為紀念之用。我認為這個概念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這亦是環保殯葬其中一種方法。但我們亦留意到有部分廣告內容令人擔心,因為廣告提及不僅是製成晶石,放在家中留作紀念,而是這粒晶石連同其他骨灰部分仍然會存放某地方。大家都知道,政府正就私營骨灰龕條例進行立法工作。立法完成後,我預計,將人體骨灰,儘管部分已轉為晶石,存放在某處作商業性營運,仍然應該受到私營骨灰龕條例的規管。我要提醒業界,剛才我所提及的兩種方法是有分別:純粹(將骨灰)轉化為晶石,讓家人放在家中作紀念是一種綠色殯葬;但若連同骨灰的其餘部分仍然要儲存在一個商業營運的地方,這是符合私營骨灰龕條例草案規管的範圍。我亦要提醒業界,這個暫時大家看到有可能是灰色地帶,我們一定會在條例的立法過程中,如果有需要的話,將這個漏洞加以堵塞。

(請同時參閱談話內容的英文部分。)



2015年10月10日(星期六)
香港時間15時12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