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er SFH's Blog

(Former Food and Health Bureau)
< Back

《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工作成果總結 (15/05/2022) (Chinese only)

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第七次會議
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第七次會議
人類健康、環境衞生丶動物健康息息相關

政府一直關注抗菌素耐藥問題對香港公共衞生構成的威脅,亦在不同界別落實了一些相應的防控措施,阻止抗菌素耐藥問題蔓延。

抗菌素耐藥性是指當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蟲)演變成能抵抗原本有效的藥物(即抗菌素),是當今全球公共衞生,以至世界經濟的一大威脅。

抗生素是用作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雖能殺滅致病細菌,亦能殺死體內正常細菌,增加耐藥性細菌滋生的風險。這些耐藥性細菌有時稱作「超級細菌」,部分更能抵禦多類常用的抗生素,引致難以治療的感染。雖然現時仍可使用其他非常規抗生素來治療,但其效能可能較弱或會引起較多副作用。再者,耐藥性細菌產生的速度比研發新的藥物快,耐藥性問題若不獲改善,有效的治療方案會愈趨減少。

世衞就抗菌素耐藥性的應對

為應對這個重要的公共衞生議題,世衞草擬了《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行動計劃》(《全球行動計劃》),並在2015年5月的第68屆世界衞生大會中,獲成員國正式通過。成員國皆認同按《全球行動計劃》發展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非常重要。

世界動物衞生組織亦在2015年5月的大會通過決議,成員國根據世衞《全球行動計劃》,制訂和實施有關使用動物抗菌素的國家層面行動計劃,並確保和公共衞生當局緊密合作。

「一體化健康」的概念是基於人們意識到人類健康與動物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因此其應對必須從這三方面著手。現在國際間的共識是:抗生素對動物和人類中的微生物(在人體內的共生和致病微生物)產生選擇壓力,其相關環境(尤其是農場和醫護機構)、污水系統和土壤,均能為具抗菌素耐藥基因的細菌提供生存優勢,並可以透過移動性質體或含整合子的跳躍基因進一步擴散。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疾病例子有很多,例如禽流感和瘋狗症。動物和人類一樣,容易受環境災害影響。人類、動物和環境衞生界別之間必須通力合作,才能妥善落實公共衞生措施。

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

為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對公共衞生帶來的威脅,食物及衞生局於2016年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成員來自政府相關部門、公私營醫院、醫療和護理組織、學術界,以及相關專業團體,一同研究和制定應對菌素耐藥性問題的策略。多個政府部門和機構首長都有參與這個高層督導委員會的工作,除了食衞局官員外,亦包括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食物環境衞生署、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醫院管理局、消費者委員會、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香港牙醫學會、香港醫學會、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以及多位醫學界的翹楚。食衞局撘建這平台,讓各界別的專家和部門首長能有效地商討對策。

作為督導委員會主席,我在上周召開第七次會議,就過去五年實施《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的工作成果,亦總結經驗,並與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討論下一階段的應對策略並擬訂下一階段的計劃。

《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總結成果

政府於2017年7月發表行動計劃,為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勾劃出主要範疇和目標。經過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在過去五年共同努力落實行動計劃的工作,我們在減緩耐藥性的出現和防止其蔓延方面取得良好成果。

自行動計劃推出以來,政府已按計劃載列的策略,推行一系列對抗抗菌素耐藥性問題的工作,包括建立一體化抗菌素耐藥性的監測資訊系統,加強打擊非法售賣抗菌素,於安老院舍開展多重耐藥性細菌除菌療程先導計劃,公立醫院的抗生素導向計劃,透過醫療衞生研究基金支持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舉辦不同宣傳活動以增進社會各界對抗菌素耐藥性威脅的認識,以及加強持份者的夥伴關係及合作等。政府亦定期發佈監測數據及報告,當中社區藥房抗菌素的批發供應量持續下降,由2016年的18.5%下跌至2021年的5.7%。此外,於2020年及2021年,屬世界衞生組織「可廣泛使用」分類的抗菌素佔本地所有抗菌素供應的61.9%及65.8%,均高於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60%。會議上,督導委員會成員亦討論了過去兩年多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工作所帶來的影響,並同意督導委員會應繼續密切關注有關情況,以訂立優次使相關工作能達致最佳效果。

由人類或動物衍生的耐藥性細菌可跨界別傳播,耐藥性細菌仍然對公共衞生構成嚴峻威脅。下一步,我們將繼續依據國際衞生組織的建議,以「一體化健康」作為防控策略。而除了人類及動物藥物、農業和食品外,我們亦會探討環境因素在耐藥性問題上的影響,以及如何動員全社會採取跨界別的整全策略,作出應對工作。有關策略將會載列於今年年底公布的下一份行動計劃內。

第二份行動計劃

督導委員會同意推行下一階段的行動計劃(2023-2027),該計劃將會延續首份行動計劃的六大範疇,包括透過監測和研究增強知識、完善抗菌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使用、透過有效的環衞設施、衞生和感染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率、透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知和理解、促進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以及加強夥伴關係和鼓勵相關持份者參與。除了繼續和強化現有的目標及詳細行動外,下一份計劃亦會加入一系列的優先項目和行動指標,令政府及各持份者可集中資源,更有效地對抗抗菌素耐藥性的威脅。

醫護市民攜手應對抗菌素耐藥性威脅

要解決抗菌素耐藥性的威脅,實有賴社會各界緊密合作,我呼籲大家繼續攜手全力應對。醫護人員應跟從指引使用及選擇抗菌素,病人則應時刻遵從醫生指示,不要隨意服用抗菌素。此外,廣大市民的參與也十分重要,一些生活小節也亦助對抗抗菌素耐藥性的問題,詳情可瀏覽衞生署轄下的衞生防護中心就應對抗菌素耐藥性設有專題網頁

我藉此機會衷心感謝督導委員會各委員過去多年付出時間和心血,參與制定首份行動計劃,並一直檢視相關防控措施的實施進度,以及評估本地抗菌素耐藥性的情況,就進一步控制抗菌素耐藥性問題提出寶貴意見。我特別要向抗菌素耐藥性專家委員會主席袁國勇教授及抗菌素耐藥性一體化健康監測工作小組主席高本恩教授致謝,他們一直為本港監測及對抗抗菌素耐藥性的工作提供了很多專業及可行的意見,令我們可以有效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的威脅,實在功不可沒。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通過大家的努力,第一份《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取得良好成果。在這基礎下,我有信心可以穩步邁向第二份行動計劃(2023-2027)訂下的目標。

大家可到我的FB專頁,瀏覽相關的Vlog。

2022年5月15日

15 May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