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演辭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有關規管食用油脂及回收「廢置食用油」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開場發言(只有中文)

< 返回

  以下是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今日(七月十四日)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就有關規管食用油脂及回收「廢置食用油」的立法建議公眾諮詢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食物及衞生局和環境局在去年九月公布,原則上決定透過修例及執法,加強有關食用油品質及廢食油回收的規管,以保障食物安全及香港聲譽。上星期二(七月七日),政府宣布展開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就有關規管食用油脂及回收「廢置食用油」的立法建議諮詢公眾。我今天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和環境保護署(環保署)的同事一起向大家簡介有關的立法建議。

  公眾諮詢主要分兩部分︰第一,規管在本地生產、進出口的食用油脂的安全;第二,規管「廢置食用油」的回收和處置。

  我們的規管理念是循本地食用油脂生產整條供應鏈着手,多管齊下,由制定專門的監管要求、修訂食用油脂的法定安全標準、源頭管理、生產過程的檢驗檢測、強化溯源、廢置油脂處理,以至訂立出口規管安排,致力保障在香港入口、出售、生產以至出口的食用油脂的安全。

  正如我在上周的記者會指出,即使我們透過立法為食用油脂訂下專項的監管框架,也有其客觀的局限性。因為所謂「地溝油」、「黑心油」或「劣質油」,其實並沒有科學化的定義,國際間也未有一套統一的檢測標準。當然我們會繼續留意在科學界或國際上的標準有沒有演化,或者現在沒有但將來可能會有更好的標準,這點我們會留意。所以,起碼到現在為止,監管當局只能針對或鑑別油內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作為參考指標檢測該油品是否適宜供人食用,而不能單純憑檢測結果能夠斷定是否「劣質油」。歸根究底,保障食物安全有賴政府、業界及消費者的互動合作,從建立制度為基礎,配合監管、自律、教育及宣傳,才可有效保障食物安全。

  正如我剛才所說,就這些油,我想我們可分開兩個角度來看,其一是食用是否安全。我們按照最新的科學證據,現時決定會訂定某些有害物質,例如重金屬或我們常說的致癌物質,例如苯並[a]芘等物質的標準。透過這標準,我們可較有效地,起碼按照現時科學的標準來說,看看它會否含有過量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但油的來源,是否真的「地溝油」或所謂「劣質油」,這是間接的,即是我們可從油的品質去檢查,若真的屬這些油而它的處理過程不好,不能把所有有害物質清除,我們便會自然檢測到。若真的本來屬「地溝油」,但很成功地把所有有害物質隔掉、提煉,我們未必單憑科學數據檢測便可知道。因此,大家可留意我們稍後說有關規定時,我們亦希望能證明來源,但這是困難的,稍後大家可在技術上的討論方面提供多些意見。若在本地生產,我們可以有較大的處理,因為我們可監管其過程。若從其他地方進口,我們沒有辦法看到過程,只可由其他地方的政府證明它是適合供人食用的。

  我們歡迎各持份者向我們提供意見,並會整理在公眾諮詢期間收集到的意見,包括立法會的意見。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在明年草擬一個立法建議。我們就算在上星期公布(諮詢文件)時,當中都有些問題我們未具體化,但這不要緊,我們打算在諮詢期先收集大家有甚麼意見,然後才得出具體意見。

  我在此邀請食環署、食物安全中心和環保署的同事,分別向各位委員簡介有關規管食用油脂及回收「廢置食用油」的立法建議。

2015年7月14日(星期二)
香港時間19時13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