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公報

政府尋求建立一個無年齡界限的社會

< 返回

社會上普遍有一個誤解,認為年老無可避免會出現體力和精神衰退,令個人喪失獨立和生產能力。

但事實卻截然不同,因為每個人老化的過程和速度也不同。

衞生福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今日(九月六日)說:「雖然人體新陳代謝速度會隨年歲增加而減慢,這並不表示每個人的健康亦必會以相同速度衰退,甚至他/她將受到一個由社會預先設定為年老的年齡限制而不能享有正常生活。」

他強調說:「事實上,絕大部分長者也十分健康,並能在多方面繼續積極投入社會。」

楊永強醫生出席由安老事務委員會和香港大學老年研究中心合辦的「為年長觀念重新定義:建立一個無年齡界限社會的政策工具」研討會開幕典禮致辭時,作上述表示。

研討會旨在討論年長的觀念,特別重怎樣在我們的社會消除年齡障礙;學習其他國家在消除對老年人歧視及建立一個無年齡界限的社會的經驗;以及探討推廣年老的正面特性的方法。

楊永強醫生告訴與會人士,人口老化是全球人口分佈發展其中一項最重要的改變。在香港,六十五歲或以上長者佔總人口的比例,由一九九一年的百分之八點七,增加至九十年代末的百分之十點七,並預計於十年後上升至百分之十一點三。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士年屆六十五,人口老化的趨勢將於二○一一年後加劇。

他說:「年老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隨年歲漸長,我們便會較易受到別人對老年人歧視的影響。我們需要對年老過程灌輸一個更佳的思維,以協助改變社會的態度及那些延續對長者持有負面成見的社會結構。」

「作為現在及未來政策的制定者、策劃者、服務提供者或各勞工界別的成員,我們最大的挑戰就是尋找方法,盡量利用長者的經驗和能力,造福社會和他們自己。我們不應只從政策、服務和計劃方面尋求消除年齡的障礙,亦應在這些範疇鼓勵確認長者的貢獻。」

「例如,引起社會關注長者的計劃可為年老推廣一個均衡的觀點和突出長者的貢獻;針對僱主的關注計劃及目標訓練有助提升長者就業的參與率;以及支持終身學習可讓長者參與專上和社會教育,提升生活質素。」

他相信研討會可以突出各界須關注年老問題的急切需要。他重申說:「我有信心,在這個會議完結時,所有出席的人士會對年老的觀念有更深認識,並對我們在怎樣消除對老年人歧視和建立一個無年齡界限社會所扮演的角色,有更清的瞭解。」

三名海外專家亦出席了今日的會議,分享他們在其國家處理消除對老年人歧視的經驗,他們是英國 Keele University 的 Dr Simon Biggs、新西蘭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的Professor Ng Sik-hung 和美國 Duke University 的 Professor Erdman Palmore。此外,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周永新教授和老年研究中心主任齊銥教授亦有出席研討會。

二○○○年九月六日(星期三)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