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七題:滅蚊措施

< 返回

  以下為今日(十一月二十六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梁家傑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食物環境衞生署每月公布的誘蚊產卵器指數,三個地區在九月的指數屬20%至40%的警戒範圍,而藍田區的指數自本年初以來已三次處於警戒範圍內。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檢討現時在各區落實的滅蚊措施的成效;若有,檢討的結果;若否,政府如何得知滅蚊措施的成效;及

(二)將會制訂甚麼滅蚊新策略,以解決蚊患問題?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兩部分提問,我們的回覆如下:

(一)自二○○四年起,各區已成立了跨部門的地區滅蚊專責小組,協調政府各部門在各區的防蚊和滅蚊工作,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滅蚊運動,以及評估當區防治蚊患工作的成效。此外,食物及衞生局亦已成立了跨部門的防蚊患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在每年雨季前,召開會議為該年的全港滅蚊工作制定工作方針。督導委員會並會定期檢視各區防治蚊患的工作情況。有需要時,督導委員會會在政策局層面協調和統籌政府在防治蚊患的工作。

  在評估各區滅蚊工作的成效方面,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除了密切監察各區的蚊患舉報個案以及日常巡查和調查的結果外,署方亦在全港共38個不同地點設置誘蚊產卵器,監察白紋伊蚊的滋生情況。二○○八年首十個月的每月誘蚊產卵器指數均低於二○○○至二○○七年的該月指數的平均值;而過去數年的整體指數亦有下調的趨勢,顯示本港防治蚊患的工作具有成效。

(二)如第一部分所言,目前數據顯示本港防治蚊患的工作具有成效。食環署會繼續密切留意各區誘蚊產卵器指數的趨勢和其他有關數據及資料,包括世界衞生組織和鄰近地區發表有關蚊傳疾病情況的報告,以及防治蚊患技術的最新發展,持續評估政府防治蚊患工作的成效,以便適當地調整政策及執行工作。與此同時,政府會繼續推行各項行之有效的措施從防蚊及滅蚊兩方面手進行防治蚊患的工作。




2008年11月26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25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