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二題:加強基層醫療服務

< 返回

  以下為今日(七月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國麟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的口頭答覆:

問題:

  政府在過去及今年發表的醫療改革諮詢文件均建議加強基層健康服務。然而,現時的公共醫療資源分配卻以提供治療服務為主導:百分之八十五的資源用於治療疾病,而只有百分之十五的資源用於預防疾病及健康推廣等工作。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當局計劃如何促進基層健康服務的發展,以及有何具體方法改變現時醫療資源側重於治療服務的情況;

(二) 除透過推行電子病歷互通計劃協助私家醫生和公營醫療機構治療病人外,政府將如何透過推行該計劃促進社區和基層的健康服務的發展;及

(三) 有何具體計劃,透過善用衞生服務團隊的專長,讓他們在社區發揮作用,藉此落實政府所提倡的基層健康服務?

答覆:

主席女士:

  首先我希望交代一些背景資料。按2004-2005年香港醫療衞生開支總帳目,公共醫療開支每年約380億,佔香港總醫療開支約55%,而餘下的45%,即大約300億元,屬於私人醫療開支。在公共醫療開支當中,大約12%是用於基層醫療,主要提供預防性公共衞生服務,包括疾病預防及健康教育,以及普通科門診服務。與此同時,私營醫療界別提供大約70%的非住院護理服務,而當中有不少是屬於基層醫療服務。由於基層醫療服務的費用相對廉宜,大部分市民均有能力支付私營醫療界別提供的服務。我們應該力鼓勵市民為自己的健康負責,並作出承擔,故此在審視基層醫療服務的發展時,我們必須同時顧及公私營兩個界別分別所擔當的角色。

  我現就李國麟議員各部份的提問回覆如下。

(一) 在《掌握健康 掌握人生》醫療改革諮詢文件中,加強基層醫療服務是改革的一個重點。這除了可以促進市民健康外,長遠來說亦有助控制整體醫療需求及開支增長。為了長遠落實加強基層醫療服務的目標,我們會推行以下在諮詢文件中已闡述的措施:

※ 制訂基層醫療服務的模式和標準;
※ 設立家庭醫生名冊;
※ 資助市民接受預防性護理;
※ 向私營醫療界別購買公共資助基層醫療服務;及
※ 加強公共衞生教育、推廣健康生活方式。

  我主持的健康及醫療發展委員會轄下的基層醫療工作小組,短期內會開展以上各項工作,而我們亦已陸續開展例如在天水圍購買私營基層醫療服務和長者醫療券等試驗計劃。我們會利用未來數年政府增加的醫療撥款,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改革。不過,面對人口老化、醫療需求和成本不斷上漲,要持續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改革,尤其是資助市民接受預防性護理及改善公營基層醫療服務方面,我們必須解決長遠醫療資源問題,及早就醫療融資達成共識,令將來可以有足夠資源持續推動基層醫療改革。

(二) 基層醫療護理是個人和家庭在持續醫護過程當中的第一個接觸點,也是醫療制度中第一個護理層次。我們發展電子健康記錄互通的願景,是讓包括基層醫護人員在內的醫護服務提供者,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可以輸入、儲存、檢取和查閱與個人健康有關的資料,以便提供完整護理、轉介有需要的病人到不同醫療層進行治療,並有效地跟進病人的個案,從而加強護理服務的連貫性以及改善不同醫療服務之間的配合。我們的長遠目標,是將電子健康記錄互通擴展至所有基層醫護人員,包括醫生、護士、以及其他提供基層醫療服務的專職醫療及醫護人員,從而促進社區和基層健康服務,以及不同基層醫護專業的協作。

(三) 全人的醫療護理講求全面和透徹了解影響病人健康的問題,繼而對症下藥。正如我們早在二○○五年《創設健康未來》諮詢文件所述,香港的基層醫療服務往往只重治療偶發疾病,但對病人身體狀況以外的問題,很少會全面處理。醫療專業人員與其他專業人員(例如社區護士、營養師、職業治療師等)在調查和解決這些問題方面若能作出更全面的協作,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基於上述原因,在長者醫療券試驗計劃下,除西醫、中醫、牙醫及脊醫外,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放射技師及醫務化驗師亦可登記參加計劃。長者可把醫療券用於專職醫療及化驗服務(按現行轉介安排提供),亦可選擇治療性或預防性醫療服務。在制訂未來基層醫療服務模式和擴展資助基層醫療服務時,我們亦會研究各種醫護專業人員在基層醫療服務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公立普通科門診方面,醫院管理局亦已陸續引入不同醫療專業以提供多項連貫的醫療服務(例如護士診所或專職醫療),通過醫護團隊加強公營基層醫療服務。

  總括而言,我們的目標是由政府與各個醫護專業,不論公私營界別,一同推動基層醫療服務改革,制訂基層醫療服務的模式和標準,在提升公營基層醫療服務質素的同時,鼓勵私營基層醫療服務的健康發展。






2008年7月9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5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