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七題:防範手足口病及腸病毒

< 返回

  以下為今日(五月二十一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馮檢基議員的提問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近月有多個內地城市爆發幼童腸病毒疫症,至今共有數千人入院和數十人死亡。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是否掌握內地的最新疫情,包括各地的個案所涉及的病毒株種、疫症蔓延的模式和病毒變種的情況等,以及有否根據有關資料評估香港爆發腸病毒疫症的風險;若有評估,結果為何;若沒有評估,原因為何;

(二) 近月本地的腸病毒發病個案數目;當局有否分析這些個案的傳染途徑和有關趨勢,並跟內地的疫情進行比較;若有,分析的結果;及

(三) 有何具體措施預防腸病毒疫症在本地爆發,例如會否加強監控和提升高危地方(例如幼兒中心和幼稚園)的衞生水平,以及迅速向市民發放疫情資訊?

答覆:

主席女士:

  政府嚴格防範手足口病及腸病毒EV71型,並正實施一套全面的預防和監控措施,以保障公共衞生。鑑於手足口病及腸病毒EV71型感染近期在內地一些地方及鄰近地區,包括台灣及新加坡,均有上升趨勢,所以香港必須保持警惕。現就問題的各部分,回覆如下:

(一)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設有監測機制,密切留意手足口病及腸病毒EV71型感染在本港及鄰近地區的情況。監測系統包括爆發呈報、化驗室監測及在特定的診所和幼兒中心進行定點監測。此外,衞生防護中心一直按既定機制與國家衞生部、廣東省及澳門的衞生當局保持密切聯絡。三地亦設有點對點即時溝通機制,以便就突然升而性質未明或影響公眾健康的傳染病迅速互換資料。就最近內地的手足口病及腸病毒EV71型感染的情況,衞生防護中心與國家衞生部和鄰近地方的衞生當局緊密溝通,以了解最新發展。

  手足口病是由過濾性病毒引致,而透過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以及糞便傳播的。在香港,甲類柯薩奇病毒為最主要的病原體,約有百分之75的手足口病爆發是因此而起。另外,腸病毒EV71型亦可引致手足口病。香港約有兩成的手足口病爆發與腸病毒EV71型有關。

  在香港,手足口病全年皆見,但高峰期一般在夏天,尤其在五至八月之間。衞生防護中心的監測數字顯示,手足口病的個案近期有上升趨勢。根據四月的監測數字,私家醫生的手足口病病例求診比率為每1 000個診症中有1.3宗至1.9宗病例,較三月為高(每1 000個診症中有0.5宗至1.5宗病例)。

(二) 由二○○八年一月一日至五月十九日,香港共錄得22宗腸病毒EV71型感染個案,較以往數年同期為高。詳情表列如下:

腸病毒EV71型近年在香港的感染個案

年份    個案數目(宗)    死亡人數
2004            35                      0
2005            8                        0
2006            16                      0
2007            12                      0
2008
(至5月19日) 22                     0

  內地今年先後錄得超過41 000宗手足口病個案,主要發生在安徽省、廣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河南省、浙江省等地。手足口病在內地和香港的傳播途徑相近,一般都是透過飛沫、接觸病者穿破的水以及糞便而傳播。

(三) 要有效防控腸病毒EV71型感染及手足口病,政府、醫護界、學校、院舍、家長等必須通力合作,加強個人及環境衞生措施。盡早察覺病徵、及時診斷、密切留意爆發個案並迅速進行防控措施亦十分重要。

  衞生防護中心更與醫院管理局及私家醫院緊密合作,自五月九日起偵測由腸病毒引致兒童出現嚴重併發症的個案。

  在有需要的情況下,衞生防護中心會考慮建議個別受影響的學校、幼兒中心或幼稚園停課十四日,進行徹底的清潔和消毒。衞生署和有關部門亦已透過健康講座、信函、海報及單張,向學校和幼兒院管理層以及家長講解腸病毒EV71型及手足口病的最新情況和預防措施。
     
  此外,衞生防護中心亦向醫生發放腸病毒EV71型感染及手足口病的臨床診斷及處理指引,以協助醫生作適切的臨床治理。衞生署亦在各出入境口岸向旅客派發手足口病的資料單張,並向旅遊業界提供最新資訊。

  適時的風險通報可促進市民對病情的了解,並加強大眾的衞生意識。因此,衞生防護中心自五月九日起,每日將香港及鄰近地區有關腸病毒EV71型和手足口病的最新發展上載其網頁(www.chp.gov.hk)。同時,亦會加強在電台及電視的宣傳,以提升市民的警覺性。



 



2008年5月21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12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