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五題:抗藥性細菌

< 返回

  以下為今日(六月二十七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華明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一項由香港大學(港大)微生物學系於二○○四年在本港社區進行的研究發現,在社區感染大腸桿菌尿道炎的婦女當中,7%的患者所感染的病菌呈抗藥性。該學系在二○○二年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聯合進行的研究的結果顯示,在一些食用動物發現的大腸桿菌的抗藥性極強。由於上述兩項研究發現的大腸桿菌的基因排序完全相同,故此該種病菌可能是透過食物鏈感染人類。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食環署與港大在二○○二年進行的上述研究的詳情;食環署在該項研究完成後有否採取任何跟進行動;若有,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二) 是否知悉有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已設立機制監察食用動物含抗藥性細菌的問題及有關機制的詳情;及

(三) 會否考慮在本港設立類似的監察機制;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女士:

(一) 香港大學在二○○二年進行的研究題目為「香港食用動物產生抗藥性(CTX-M β)的大腸桿菌」,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主要負責在本地屠房內協助抽取牛隻和豬隻的樣本以供研究之用,並無實際參與化驗和分析結果的工作。

  該研究的課題在同類型研究調查中是極少數,而該研究亦指出透過食物鏈傳播抗藥性細菌的可能性目前還不是很清晰。倘若將來有更多的研究和更可靠的結論,食環署會在這方面作出跟進行動。目前,食環署已有恆常機制在本地屠房監測食用動物體內的獸醫藥物殘留,以監察食用動物飼養者在農場是否正確使用獸醫藥物,及防止濫用抗生素。

(二) 我們從公開的資料得悉若干國家,包括美國、加拿大和澳洲,已經設立食用動物的抗藥性細菌監察系統,有關詳情可參考下列機構的網頁:

美國
http://www.fda.gov/cvm/narms_pg.html

加拿大
http://www.phac-aspc.gc.ca/cipars-picra/index.html

澳洲
http://www.daff.gov.au/agriculture-food/food/regulation-safety/antimicrobial-resistance

(三) 就監察本地食用動物中存有抗藥性細菌的工作,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定期在本地禽畜農場進行衞生及疾病巡查,若發現動物有異常死亡,工作人員會將病畜送交獸醫化驗所化驗、分離病原及針對發現的細菌進行抗生素敏感實驗,包括大腸桿菌。該署迄今沒有發現無法以抗生素處理的由大腸桿菌引致的動物疾病。我們故此並無計劃在現行安排外另設監察機制。




2007年6月27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00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