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八題:公營中醫診所
以下為今日(六月二十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張超雄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書面答覆:
問題:
關於醫院管理局設立的中醫診所(公營中醫診所),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 是否知悉,每間公營中醫診所現時平均每日的診症名額、診症人次、使用率,以及有多少人未獲發診症籌;
(二) 是否知悉,每間公營中醫診所為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人所作的特別安排,包括每日指定給他們的診症名額、限定他們求診的頻密程度,以及會否在額滿後安排他們在另一時間接受診治;若有此安排,他們平均需輪候多久;及
(三) 鑑於公營中醫診所的數目到二○○九年才會由目前的九間增至十四間,政府有否檢討綜援長者到公營中醫診所就診的需求,以及對於因未能取得公營中醫診所診症籌而需往私家中醫診所就診的綜援長者,政府會否向他們提供資助?
答覆:
主席女士: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受助人現時可於所有公營西醫診所、醫院及其他西醫醫療服務單位免費獲得醫療服務。
就公營中醫診所而言,其設立的目的包括藉臨研究促進以「循證醫學」為本的中醫藥發展;使中醫藥知識系統化;以及為新畢業生提供培訓機會。現時公營中醫診所採用三方伙伴協作模式,由醫院管理局與非政府機構和本地的大學合作在每間中醫診所提供服務。
(一) 由於公營中醫診所內的高級醫師需要兼顧培訓及臨研究,而初級醫師(接受培訓的中醫學學位課程畢業生)的診症能力亦各異,因此沒有一個適用於所有診所的劃一每日診症額。各非政府機構會按其診所的情況釐定每日診症額,亦會因應人手的轉變及中醫師的日程而調整診症額。
現時九間中醫診所中,三間已於二○○三年年底開始運作,其餘六間則在二○○六年及二○○七年年初才投入服務。以首三間在運作上累積了一定經驗的中醫診所來計算,每間診所的每月平均到診人次約為2
500(每日到診人次約為80至140)。在絕大部分的工作日,診症額均告用罄。至於未能獲安排在即日診症的病人人次,非政府機構並無這方面的紀錄,故此未能提供有關數字。
(二) 現時診所會把診症額的至少20%分配給綜援受助人,並豁免他們的收費(包括診症和兩劑藥的費用)。由於每間診所的每日診症額各異,因此每間診所每日劃定給綜援受助人的診症額亦有所不同。診所並沒有限定綜援受助人的求診次數。如果當日的診症額已滿,非政府機構通常會建議綜援受助人預約另一日的診症服務或在另一日再前往診所求診。至於未能獲安排在即日診症的綜援受助人人次,正如第(一)部分所述,我們未能提供有關數字。除綜援受助人外,政府亦鼓勵非政府機構為低收入長者提供優惠,以補助他們的醫療費用。
(三) 我們正積極計劃增設五間中醫診所,有關的撥款建議已在工務小組委員會二○○七年六月六日的會議上獲得支持。我們會在財務委員會二○○七年六月二十二日的會議上提交有關建議。如建議獲得通過,我們預計在二○○八年年中之前開設其中三間診所,以及在二○○九年年初之前開設其餘兩間。新診所位於長者人口比例較高的地區,包括東區、沙田、深水、黃大仙及北區。這些診所將可照顧選擇接受中醫治療的綜援長者。另外,現時有多間非政府機構在各區營辦其他中醫診所,提供免費或收費低廉的中醫服務。這些診所一直照顧眾多長者對中醫服務的需求。在公營普通科門診方面,除了為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預約覆診外,有關診所的電話預約服務亦已增設「長者預約專籌」,以照顧患偶發性疾病長者的需要。總括而言,現時的公營醫療服務和非政府機構營辦的醫療服務已能為綜援長者提供適當的照顧。政府未有計劃資助長者接受私人執業中醫的治療。
完
2007年6月20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4時4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