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二題:公立醫院急症室服務

< 返回

  以下為今日(六月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皇發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答覆:

問題: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按醫院管理局(下稱“醫管局”)的醫院聯網劃分,現時在公立醫院急症室的病人分流制度下的第四及五類病人(即病情不屬於緊急的病人)的平均候診時間;

(二)公立醫院急症室及醫管局轄下診所診治病人的單位成本分別是多少;及

(三)會不會考慮在公立醫院急症室旁邊開設由私家醫生經營的24小時診所,從而減少輪候急症室服務的人數,以及節省醫管局的醫療開支?


答覆:

主席女士:

(一)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的統計數字,在二○○六至○七年度到公立醫院急症室求診的病人中,被分流為第四類(半緊急)及第五類(非緊急)個案的平均輪候時間,分別為73分鐘和98分鐘。有關輪候時間按醫院聯網劃分的分項數字載於附表。

(二)醫管局急症室現時每次診症的單位成本為720元,而普通科門診診所每次診症的單位成本則為260元,兩者相差接近兩倍。

(三)在二○○六至○七年度,公立醫院急症室第四類(半緊急)及第五類(非緊急)分流類別的求診個案共有134萬多宗,佔急症室求診人次總數的68%。

  醫管局十分關注非急症病人不正確使用急症室服務的情況。雖然我們明白有部分病人未能確定其急性病狀究竟是否需要緊急還是非緊急醫療服務,因而選擇到急症室求診,但事實上也有不少病人為求方便,特別是在沒有門診服務的時段,把急症室當作門診診所使用,浪費公立醫院資源。此外,有大量非病情緊急的病人使用急症室服務,會加重前線人員的工作量,以致影響治療真正急症病人的效率。非急症病人須長時間候診。而引起病人的不滿和與前線人員的衡突,亦會打擊工作人員的士氣。

  為要減少非急症病人不正確使用急症室服務的情況,我們會繼續鼓勵市民善用家庭醫生的服務,患病時以家庭醫生作為尋求醫療服務第一個接觸點,由家庭醫生診斷病情的緊急程度,並在有確實需要時才前往急症室求診。

  在醫生方面,醫管局在過去數年已加強家庭醫學的專科培訓。我們期望會有更多的基層醫療醫生重與病人建立持久的關係,在病人有需要時能切實提供服務,例如向病人提供應診時間以外的聯絡方法,以便病人在有需要時可以向他們尋求意見。

  醫管局並無計劃在急症室旁,開設外判予私家醫生經營的24小時診所。現時大多數私家醫院和部分私家診所已經有提供該類服務,我們鼓勵私營市場繼續在這方面發展,例如同一地區內單獨執業的家庭醫生可透過協作,輪流在正常應診時間以外提供服務。

  為方便非急症病人選擇所需服務,醫管局急症室已備有同區私家醫生及24小時診所的有關基本資料,例如註冊專科、聯絡方法及候診時間等。公立醫院亦會加強與同區私家醫生和24小時診所的聯繫,讓經由他們轉介而病情緊急的病人,可盡快得到急症室醫生的診治。




2007年6月13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51分

 

立法會第二題附表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