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六題:精神健康服務

< 返回

  以下是今日(十月十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郭家麒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答覆:

問題:

  有醫生向本人反映,政府多年來未有全面檢討精神健康政策,公立醫院精神科服務的資源不足,為復康者提供的服務並不完善,為家庭醫生提供有關診治精神病的培訓課程亦不足夠。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當局過去有沒有檢討精神健康政策;若有,檢討的時間和結果;有沒有計劃在未來全面檢討這項政策;若有,檢討的具體時間表;

(二)過去三年,公立醫院精神科病及醫護人手與病人數目的比例、各項與精神健康政策有關的服務的撥款額,包括醫療服務、社區復康服務和為社區家庭醫生提供有關精神病的培訓;及

(三)有甚麼具體計劃及將會投放多少資源改善上述各項與精神健康政策有關的服務及推動全民精神健康?

答覆:

主席女士:

(一)政府一向致力推廣精神健康。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由預防性的公眾教育開始,向市民宣揚精神健康的重要性和及早識別和介入的方法,並提供求助的渠道及適切的支援、輔導和治療。同時,我們也為精神病康復者提供一系列康復服務,幫助他們重拾生活技能、溝通技巧和工作能力,重新融入社會。我們有就實際環境和社會需要的轉變,不時檢討有關的政策和措施,務求與時俱進,既要適時回應社會的需求,亦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本局今年年中已成立了一個有關精神健康服務的工作小組,並已於八月份展開工作,目的是檢視現時精神健康服務,並為未來的服務制定發展路向。工作小組由我主持,成員包括提供精神科醫療和康復服務的專業人士和學者。

(二)就精神病的治療而言,國際間的趨勢也是將重點由醫院護理轉為社區及日間護理。醫管局順應這個趨勢,近年已不斷檢討其精神科住院服務,並致力透過社區精神科服務、精神科社康護理服務及老人精神科服務等,發展更多元化的社區治療方案,逐步讓更多合適的精神科病人在社區接受治療,增加他們在康復後重新融入社會的機會。而該局近年更開始理順精神科病床在醫院聯網的分佈,從而減少病人須跨區住院的情。此外,醫管局在過去幾年亦推行了多個新計劃,包括:思覺失調服務計劃,其目的是及早鑑辨及治療精神科病人;毅置安居計劃,其目的是協助接受延續護理的病人融入社會;以及更廣泛地使用精神科新藥物。與此同時,我們所提供的社區住宿設施,包括中途宿舍和長期護理院等,亦有助一些無需繼續住院的精神病患者可重回社區。以上各項措施,使醫管局有空間縮減醫院病床數目,騰出資源為更多的病人提供治療。

  在過去三年,公立醫院精神科醫護人員與精神科病床及住院病人數目的比例載於附表一。

  當局在過去三年就精神健康服務所投放的資源,分別為二○○三至○四年的32.5億元、二○○四至○五年的31.8億元,以及二○○五至○六年的31.3億元。醫療服務及社區康復服務撥款額的分項數字載於附表二。

(三)有關將來的精神健康服務,除了繼續提倡公眾教育外,正如特首在上星期發表施政報告時所言,要更有效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包括精神健康問題,關鍵在於建立以家庭為核心的支援網絡、鞏固和睦相親的家庭關係。因此,我們準備推出一項嶄新的社區心理健康外展服務,透過家訪和在社區的推廣宣傳,及早識別有心理困擾的人士,讓他們和家人能儘快獲得適切的輔導和服務,避免問題惡化,並會透過社區支援網絡,協助他們重建正面的人生觀,鞏固和諧的家庭關係。

  有關未來具體計劃和資源投放,我們要視乎本局剛成立的精神健康服務工作小組在檢視現時服務和經討論後所作出的具體建議。在適當時候,我們會諮詢有關人士,包括立法會。

  同時,我亦希望藉此機會指出,精神健康的推廣實有賴各界的參與、社群和家庭的成員的互相扶持。因此,除了投放資源以外,我們還會積極動員社會資源,加強支援和強化家庭,推動家庭成員承擔各自的責任,建立愛心關懷、彼此扶持的關係。既深化市民對心理健康的認識和重視,以預防和及早處理心理問題,亦促進精神病康復者早日融入社會。

  多謝主席女士。




2006年10月1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3時23分

附件:
立法會第六題附表一及二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