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三題:火葬場和靈灰龕設施
以下是今日(三月八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劉皇發議員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的答覆:
問題:
政府可否告知本會,有甚麼理據支持當局計劃在已有多項廢物處理工程正在進行的屯門區興建火葬場和靈灰龕設施,以及當局在制訂該計劃時,有沒有考慮該計劃可能會令屯門區的居住環境進一步惡化和引起區內居民反感?
答覆:
主席女士:
過去三十年來,本港的火葬宗數持續上升,政府所能提供的靈灰龕已出現短缺,火化爐的處理量亦快將飽和。在二○○五年,本港死亡人數約有38,600人,其中33,000(即86%)採用火葬,當中88%的遺體要在申請後11-15日內才可進行火葬。至於骨灰龕方面,政府所有138,000個骨灰龕已於去年全部售罄;要稍後數月才可提供約11,000個新的骨灰龕,私人及華人永遠墳場的靈灰安置所亦只剩下數萬個空置骨灰龕,所以遠遠不能應付市民的需求。
由於本港死亡人數會繼續隨人口增長而上升,政府認為必需繼續增加及改善火葬場和公眾靈灰安置所設施,以應付巿民不斷增加的需求。
政府理解部分巿民可能會較抗拒在其居所附近出現這些設施,所以我們在可能範圍內會盡量在現有的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內或其鄰近地方興建新設施,例如我們已計劃於未來十年,在歌連臣角、鑽石山和葵涌的靈灰安置所範圍以及和合石墳場內加建約十五萬新骨灰龕及重建火葬場。但這些擴展計劃並不足夠滿足市民較長遠的需求,故政府有實際需要在其他地區發展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現時全港唯一適合發展大型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設施的土地,為位於屯門第46區一幅面積達22公頃的用地。該幅用地已在屯門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預留作「火葬場、靈灰安置所及殯儀服務中心」,並遠離大型民居,有陸路交通直達;是一個十分理想的地方。
我們了解市民一般來說,對新建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計劃會特別關注下列幾方面:
* 火葬場與靈灰安置所運作會污染環境。
* 靈灰安置所在清明及重陽期間,大批掃墓人士帶來的交通流量/人群控制問題。
* 火葬場及靈灰安置所所在及外觀可能對居民的心理有所影響。
以上問題並非無法解決。近年政府重建火化爐時,已採用嶄新科技,提升火化爐的效能及改善排氣控制,所有重建和新的火葬場設施均必需符合環境保護署定下的各類固體及氣體排放限制要求的量度指標。我們亦會在新建的靈灰安置所裝置廢氣處理設施,妥善收集及淨化焚化冥鏹的煙和灰燼,防止污染空氣。我們亦計劃在部分靈灰安置所禁止燃燒冥鏹香燭。在建築物外觀及布局方面,政府會在設計時,盡量利用有關地形環境特色予以配合,以植物或樹木作屏障等,減少可能引致的心理影響。
政府將就擬議在屯門興建火葬場和靈灰安置所的計劃初步諮詢屯門區議會,了解區議會的關注及聽取意見。政府有關部門稍後會進行詳細研究,包括交通設施/配套服務、人流管制、環境評估等。我們會待有詳細資料,包括解決可能出現問題的方案後,再就個別項目諮詢區議會,及決定下一步。
完
2006年3月8日(星期三)
香港時間12時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