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會問題

立法會十六題:食物安全

< 返回

    以下是劉慧卿議員今日(六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的提問和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楊永強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內地媒體不時揭發有人生產劣質或冒牌食品,而最近香港海關更在境內發現假冒內地品牌的醬油。就此,行政機關可否告知本會:

 

(一)    過去三年,本港的執法部門每年發現多少宗涉及劣質及冒牌食品的個案,其中有多少宗涉及來自內地的食品,以及當局對有關的製造商及進口商作出檢控的詳情;

 

(二)    有否加強抽驗從內地進口的食品,以防止劣質及冒牌食品流入香港;若有,有關的詳情;

 

(三)    會否強化與內地有關當局就食物安全事宜所設立的相互通報機制;若會,有關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及

 

(四)    會否加強宣傳,鼓勵市民向當局舉報出售劣質及冒牌食品的商鋪;若會,有關的詳情;若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一)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的食物監察計劃顯示在二○○一、二○○二和二○○三年分別有264、162和141宗涉及品質未能符合本地法例規定的食品,當中大約一半是涉及來自內地的食品。就此食環署對有關的製造商/進口商/零售商作出跟進,並一共提出了155宗檢控。

 

另一方面,在二○○一、二○○二和二○○三年,香港海關(海關)分別發現了26、13和10宗有關冒牌食品的案件。食品種類包括月餅、米、罐頭食品、糖果、味精、人蔘、凍肉及飲料等,其中除了凍肉的案件外,相信全部來自內地。在二○○一至二○○三年期間,海關一共對44宗有關個案作出檢控。

 

(二)    香港的食物安全管制工作有幾個主要部份,包括進口食物的安全管制、食物監察、風險評估等。根據國際的慣常做法,我們採用以風險分析為本的方法制定我們的食物監控計劃。在計劃下,食環署會在入口、批發和零售三個層面抽取各類食物樣本,作微生物及化學測試。就最近內地發生的劣質食物事件,食環署已特別針對從內地進口的食品,加強了樣本抽驗,並已抽取了130多個內地進口食品樣本,進行測試。

 

    與此同時,在口岸的海關人員會不時提高警覺,檢查進出口貨物,防止違禁品進入香港,包括冒牌食品在內。海關人員亦會因應在市場上發現的冒牌食品,特別加強堵截。海關在收到有關冒牌食物的舉報後,會優先調查。

 

    再者,香港海關與內地海關有廣泛的合作基礎和完善的通報機制。除適時交換情報外,亦會與內地海關在各口岸舉行雙邊聯合行動,打擊跨境走私冒牌和盜版貨物活動。

 

(三) 食環署與內地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建立了兩地通報機制。內地如發生會影響供港食物安全的事故,有關部門會主動通知食環署,以便採取跟進行動。就近期內地揭發的劣質食品事件,食環署亦主動聯絡有關部門作出了解及跟進。根據目前所得的資料,我們得悉所有有關事故,都沒有涉及供港的食物。食環署將於本周後期與內地有關當局進行會議,商討如何保障內地供港食物的質量。

 

(四) 食環署一向有從不同的途徑,接受市民對出售劣質食物的投訴,包括食環署的二十四小時投訴熱線、個人書面投訴、消費者委員會及傳媒的轉介等。食環署轄下的風險傳達組亦會透過多種渠道,包括部門的網頁、新聞發布會、以及宣傳單張等發放有關公眾健康及食物安全訊息,以提高市民對食物安全的認識。

 

    當遇到市民關注的案件,例如在檢獲冒牌食品後,海關會向傳媒披露案件詳情,交代有關冒牌食品的消息。海關亦會不時在報章、電台及電視等大眾傳媒刊出告示及宣傳影片,介紹海關的二十四小時熱線,接受市民的投訴及舉報(包括有關冒牌貨物的投訴及舉報)。此外,註冊商標持有人亦會向市民介紹他們產品的防偽措施,亦會通知市民可能有冒牌貨物在市面流通,呼籲市民留意。

 

 

二○○四年六月二十三日(星期三)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