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覆立法会问题

立法会五题:为及早诊断癌症进行的健康检查

< 返回

  以下为今日(二月八日)在立法会会议上陈健波议员的提问和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的答覆:

问题∶

  本港的癌症新个案自二○○○年起的十年间暴增约百分之22,但作为诊断癌症和评估癌症分期的重要工具的放射诊断造影在本港进行的宗数却远低于其他地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显示,癌症造影技术的突破令美国十年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降低四成。根据医院管理局(医管局)的数字和按使用公私营医疗服务的人口比例约为九比一推算,二○一○至一一年度,本港平均每千人口约进行18.3宗磁力共振扫描,远低于大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成员国于二○○九的数字(例如冰岛的75.5宗、法国的55.2宗及加拿大的43宗)两倍至四倍。而该年度进行的电脑断层扫描平均为每千人口约77.5宗,亦同样远低于冰岛的156.2宗、法国的138.7宗及加拿大的125.4宗。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会:

(一)鉴于香港的癌症新个案于近年大幅增加,而二○一○至二○一一年度在医管局辖下医院进行的磁力共振扫描及电脑断层扫描的宗数已分别比五年前增加了约五分之一及三分之一,为何该等数字仍远落后于上述国家;

(二)鉴于经合组织的资料显示,于二○一○年希腊每百万人口有22.6部磁力共振扫描机,澳洲每百万人口有42.5部电脑断层扫描机,是否知悉,现时全港每百万人口分别有多少部磁力共振扫描机及电脑断层扫描机;鉴于根据报道,去年屯门医院承认,有非急症病人需要轮候八年才获得磁力共振扫描服务,这是否因为器材或人手不足;及

(三)鉴于上述癌症新个案的升幅当中,45岁至64岁及65岁或以上两个年龄组别的升幅分别达百分之44及17,当局有否提出针对性措施改善这两个组别的患癌风险;另外,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数字,香港自二○○五年起的癌症新个案的五年升幅约为美国的两倍,当局有否分析香港及其他地方的癌症个案数字及近年的趋势,深入比较环境、生活习惯及基因的差异以找出本港的升幅高于外地的原因,并从宏观政策层面上减低癌症的发生率?

答覆:

代主席女士:

  癌症是香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二○○九年,本港有近26,000宗癌症新症个案。为了与市民一起有效地对抗癌症,政府和医院管理局(医管局)采取的措施必须符合科学理据和实际情况。在回答有关提问之前,我想先澄清数项事宜:

(i)第一方面,问题前言提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资料,该校商学院一位博士于二○一○年发表了一项研究,结论指出美国一九九六至二○○六年间,年龄调整癌症死亡率降低了百分之13.4,当中四成(即百分之5.4)有可能归因于癌症造影技术发展,并不是有关技术令因癌症死亡的人数降低四成。

(ii)第二方面,问题提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一些数据。根据有关报告,各国提供资料的范围并不统一,例如有些并未涵盖私营界别服务,有些只涵盖提供医疗保障退款申请的机构,有些则未有涵盖公营机构。就美国而言,经合组织指出磁力共振扫描或电脑断层扫描服务似乎有被滥用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医生透过转介服务可以得到报酬。

  本港的社会制度及医疗体制均与问题提及的国家不同。举例而言,一些欧美国家的整体医疗卫生开支占本地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往往高达双位数字,为政府财政和医疗系统带来庞大的压力。反观香港的数字仅为百分之4.8,而本港市民的健康指数仍可媲美其他已发展国家。

  此外,本港的人口分布、健康及疾病的发病率,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亦与问题提及的国家截然不同。加上各地的医护人员对使用医疗科技的培训、习惯及诱因都各有不同。因此,电脑断层扫描和磁力共振扫描机的数目,以及每年进行的扫描宗数,都不宜与经合组织的数据作出直接比较。

(iii)第三方面,问题假设放射诊断造影器材和服务在公私营界别所占的比例为9:1。有关比例只适宜用于推算公私营医疗住院服务。香港有相当数目的非住院病人,会在私营医疗机构接受有关的扫描服务。

  就问题的三部分,我现回应如下:

(一)正如刚才所述,公营医院进行的电脑断层扫描及磁力共振扫描的宗数,并不能与经合组织的数字作比较。就公营医院而言,医生会按病人临床需要,安排进行电脑断层扫描或磁力共振扫描检查。所有癌症新个案,如需要以上服务协助评估癌症分期,均纳入优先处理类别。

(二)根据卫生署辐照仪器牌照服务处的纪录,截至二○一二年二月一日,全港共有83部已领有牌照而用于医疗的电脑断层扫描机。另外,由于磁力共振扫描机并不是幅照仪器,无须领取法定牌照,我们并无相关的全港统计数字。医管局方面,在二○一一/一二年度,其辖下会有28台电脑断层扫描机及14台磁力共振扫描机。医管局已计划于二○一二/一三年度在玛嘉烈医院添置电脑断层扫描机,并在明爱医院添置磁力共振扫描机。医院亦会继续采取灵活的措施,例如增聘及挽留人手、从海外招聘放射技师或增加服务时段等,改善放射诊断造影服务。

(三)一般而言,年龄增长是患上常见癌症的风险因素之一。本港人口持续增长和老化,癌症新症实际数字亦会持续上升。另一方面,各地的年龄层组成等人口结构特性都不同。二○○○至二○○九年,香港年龄介乎45至64岁以及65岁或以上群组的人口增长率,就比美国同期的增长率高近一倍。因此,直接比较两地的癌症新个案数字或升幅,并不能反映癌症的实际风险或影响。

  为对有关数字作出有意义的分析,我们在统计学及流行病学上,会参考以标准人口计算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或死亡率。本港整体人口患上癌症的发病及死亡风险皆呈下降的趋势。

  政府于二○○一年成立了高层次和跨专业的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由我担任主席,联同公私营界别的癌症专家,就本地的癌症防控工作,作出督导及建议。

  委员会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审阅科学证据后,为主要癌症的预防方法和普查提供建议。例如,根据科学理据,全港已开展子宫颈普查计划,以便及早诊断子宫颈癌,及推行乙型肝炎疫苗注射,亦可以预防肝癌等。

  另外,医管局的癌症资料统计中心提供完善的癌症监察系统,协助我们纪录和分析整体人口的癌症资料,并就主要的癌症作出推测,以便计划有关的医疗服务。卫生署则透过设立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定期收集香港成年人口各种与健康风险有关的行为模式资料,包括吸烟习惯、进食蔬菜、运动、饮酒、接受子宫颈细胞检验等,从而提供实证支援和评估各种促进健康和预防癌病的工作。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四成的癌症死亡个案可透过实践健康生活模式而避免,包括不吸烟、健康饮食和恒常运动等。虽然本港吸烟率已经由一九八○年代初的百分之23,显著下降至现时的百分之11,但我们不能自满,并将持续推行控烟工作。卫生署亦将持续进行多方面的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模式。

  政府亦重通过有效的治疗,阻止疾病在形成后进一步恶化。医管局一直致力推行放射治疗服务,为合适病人提供更适时及妥善的治疗。另一方面,医管局于近年扩大医管局药物名册的范围的同时,逐步包括更多用以治疗癌症的药物,并以标准收费向病人提供。政府亦向医管局增拨资源,以应付药物开支的增长。由二○一一年八月一日起,合资格的病人更可透过关爱基金医疗援助项目,申请资助使用尚未纳入撒玛利亚基金安全网的癌症药物。

  此外,医管局亦于部分联网推行先导计划,为患癌病人提供个案管理服务,由跨专业团队成员合作制定综合癌症护理方案。初步证据显示,病人对癌症个案管理服务普遍表示满意。

  在政府当局、医护界和市民共同努力下,本港的癌症发病率、死亡率和生存率,均可媲美其他已发展国家及地区。

  多谢代主席女士。




2012年2月8日(星期三)
香港时间16时59分

2019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