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長網誌
(前食物及衞生局)無限機遇大灣區(2/9/2018)
過去3周,我和同事們馬不停蹄地處理登革熱和防蚊滅蚊的工作,早前我已與大家分享了特區政府就今次接二連三確診登革熱個案的應對措施。今日,我想轉一轉話題,跟大家談談大灣區的機遇。
上月初,我率領一個為數約100人的醫護界代表團前往廣州、中山及深圳三個大灣區城市,就「私家醫院及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的發展」及「大灣區區內的醫療人才培訓」作交流及參觀。考察團成員來自本港私家醫院、私營醫療機構、醫療專業團體和醫療培訓機構、醫院管理局及衞生署,不少成員本身都是大忙人,大家難得抽空一同考察,是寶貴的交流分享機會。
記得於今年一月由廣東省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衞計委)、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衞生局聯合主辦的首屆「粵港澳大灣區衞生與健康合作大會」上,三方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衞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以加強三地政府於大灣區的衞生與健康交流合作。合作項目包括提高衞生服務品質、完善創新合作機制、推動重大合作平台、重大合作專案建設及合作政策規劃。今次考察交流,正好讓有興趣參與大灣區發展和交流的業界團體實地了解當地的醫療情況。
考察期間,我們參加了三場研討會,與內地官員、公私營醫療機構、醫療衞生學會及協會組織約180名代表作交流;又參觀了共八所醫院及醫療機構,包括公營及民營醫院、社康中心,以及通過《內地與香港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開設的香港全資綜合醫療中心等。透過研討交流及實地參觀,考察團深入了解廣州、中山及深圳的醫療系統及生態、營運模式、當前面對的挑戰以及未來發展方向。同時,我們亦與內地官員及業界討論了香港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發展及培訓醫療人才的機遇、潛力及挑戰。
隨著大灣區的經濟發展,居民對高端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上升。香港醫療機構在醫院/診所營運及管理模式、全科醫生及其他醫療專業培訓模式,連鎖品牌管理模式等方面具經驗,有不少值得借鏡之處,因此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提起大灣區發展,有不少朋友都會問我︰「香港醫療人手已經緊絀,鼓勵香港的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發展,我們的醫療人才豈不更見短缺?」
面對香港醫療人手緊絀,政府有一套整體策略去應對,包括與各培訓機構多管齊下增加醫療人手。培訓醫療專才是本港的優勢,而現時有不少本港醫療專業機構及個別醫療專業人士不時在大灣區進行培訓交流的活動。本港醫療學生到內地學習交流亦有助其了解不同疾病及治療方式。我知道多個香港醫療專業機構正與內地相關部門商討就醫療人才培訓方面加強合作。換句話說,主要是把香港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在大灣區進行交流,而並非鼓勵香港醫護人才在大灣區就業。
在不影響本港醫療服務的提供下,我們歡迎本港的醫療專業培訓機構及專業團體透過不同方式,促進本港與大灣區對醫療專才的培訓及交流,以支援港資醫療機構在大灣區的發展。
今次的考察展示了特區政府對香港醫護界在大灣區積極發展及培訓醫療人才的鼓勵和支持。我和食衞局的同事會繼續與各私家醫院、醫療機構、醫療專業團體和醫療培訓機構保持溝通,了解他們在大灣區發展的計劃,並提供適當支援。同時,我們亦會繼續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衞生與健康合作大會的平台,與內地各部門深化交流及跟進相關便利措施,進一步加強大灣區醫療衞生領域的交流與合作。
後記
****
今次大灣區考察得以圓滿舉行,實在要多謝廣東省衞計委及廣州、中山和深圳市的官員,他們在百忙中抽空與考察團成員會面及交流,以及精心安排行程和參觀不同單位,可見他們對考察團的高度重視。此外,我亦要感謝考察團成員的支持,沒有他們的投入和參與,此行亦不會獲得豐碩成果。最後,我當然要感激食衞局同事無微不至的安排,要組織一個100人的考察團殊不容易,我相信考察團成員對同事的高度讚譽,是給予我們最大的鼓勵﹗
2018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