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e局手记

< 返回

用数据说话 (15/9/2022)

坚持「用数据说话」是客观、科学,但「利用数据说话」则可能是主观、偏误。

新冠肺炎是否如流感般轻微,死亡率(确诊个案中死亡个案所占的比例)确是其中一个指标数据,而要比较两种不同疾病死亡率,必须以同等方法定义。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一直以国际标准提供总体或年度数据分析,从新冠疫情开始或由今年初第五波疫情Omicron爆发至今,本港确诊病例总数接近157万宗,超过9,500人死亡,平均死亡率约 0.6%,这是铁一般的事实、改不了的数字,以此与历年季节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的0.1%作比较,是最为恰当而有一定的可比性。

有人认为卫生防护中心统计数据,应排除第五波初期Omicron疫情最严重时的死亡数字,而单单以今年五月至今新冠死亡率为0.1%与季节性流感平均死亡率的0.1%作比较,这是犯了严重选择性偏误,无视数千新冠死者的不幸,而误导市民轻视新冠疫情。大家可别忘记,若以苹果对苹果作比较,同期(即今年五月至今),本港流感死亡率其实是「0」!

确实,分析数据要精准也要客观,同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新冠与流感死亡率同样会因病毒变异而改变,可减也可加,而社会的免疫屏障也会随着时间减退。正如世界卫生组识总干事谭德塞博士上月在一个记者会上表明︰「全球新冠疫情已由BA.5病毒株主导,死亡数字四星期间已上升35%,全球每周有15,000名确诊新冠患者死亡,这是不可接受的,很多人说我们要学习与病毒共存,但我们绝对不能与不断上升的入院和死亡数字共存。」

除了死亡率外,许多事实及指标数据均说明新冠疫情并非如季节性流感般轻微:

  1. 新冠病毒传播力较流感强,感染人数多,Omicron 病毒株传播力更强,过去两年多,全球包括香港以口罩和严厉社交距离措施,防了流感却防不了新冠。
  2. 新冠病毒变异快,而免疫逃逸能力强。季节性流感高峰期一般每年一度在冬季出现,而第五波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冠病毒基本上是全年无休。事实上,即使今年夏天全球面对热浪侵袭,病毒仍然存在,感染数字更持续上升,专家更预计今年冬季全球将要再面对另一波更严重疫情。
  3. 今年第五波新冠疫情至今短短八个月已做成9,500多人死亡,而新冠疫情前(2015至2019年)全港季节性流感每年只造成211至812人死亡(平均450人)。这些数据都是卫生防护中心以严谨的标准作诊断及统计的,絶非估算。
  4. 儿童对新冠免疫屏障低,且引致较多并发症及死亡。本港第五波疫情至今八个月,已有八名11岁或以下儿童死于新冠,最年幼的只有11个月大。相比之下,在2015至2019年间的季节性流感每年造成一至五名(平均少于三名)儿童死亡。因此,绝不要以为儿童感染新冠病毒只是普通流感。根据港大研究人员对第五波疫情期间因感染新冠而住院的1,144名11岁或以下儿童所作的分析,感染新冠入院后入住儿童深切治疗部及死亡率分别1.8% 及 0.2%,较季节性流感高两倍或以上,而脑神经并发症包括脑炎风险更高达15%。其他后遗症更包括「儿童多系统发炎综合症」,及「长新冠」症状,如中枢系统受损、记忆力变差和失眠等。
  5. 大约10%至20%的新冠患者会受病毒中长期影响,引发后遗症。根据世卫刚于周二发表的报告,全球约有1.45亿人出现新冠长期症状,「长新冠」后遗症的常见症状包括气促、智力功能障碍、头痛和关节疼等,部分人心理健康同样受影响。个别人士(尤其是儿童)可能会有多个器官受到影响或出现自身免疫系统疾病,长远对医疗纟统做成负担。至于流感患者,一般会在一、两个星期完全康复,病毒「来得快,去得快」,并不会造成长远健康影响。

0.6%死亡率不单是一个数字,也是对超过9,500名死者的尊重。卫生防护中心从没有改变以国际标准统计数据及分析,变了的只是人的定位和意愿。我们理解经过两年多的抗疫,市民希望疫情尽快受控,但利用香港五月至今新冠死亡率的数据,企图说明新冠疫情发展到现在已与季节性流感相若,这犹如装成瞎子摸大象,是以偏概全,令市民对疫情麻痹,不利精准抗疫。到今天为止,新冠絶非流感!

2022年9月15日

2022年9月16日